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研究①谭啸刘倩男王宇宁【摘要】近年来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建设时期,城市轨道交通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影响着城市轨道系统运营效率、城市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回报效率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天津市城市轨道的建设情况,将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并选择站点周边500米为研究范围。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国内外大城市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 归纳出对天津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发展有借鉴意义的经验。然后将天津市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土地的规划方案与这些经验对比分析,总结出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天津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切实有效地优化策略。【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土地利用容积率协调发展天津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快速、准时的公共交通方式,和沿线土地利用形态相互作用,对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产生很大影响,并对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模式和交通组织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天津市处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时期。期望通过建设高速、大运量的城市轨道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而实现城市总体结构的优化。因此,当前进行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的研究对于天津市轨道线网的建设运营、轨道交通和土地开发协调发展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情况天津市自2003年启动地铁二号线的建设起至今已经有4条线路投入使用通车。在《天津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如图1)中最终形成中心城区及环外地区“环状放射式”线网结构。共10条城区线,线网总里程338公里。线网在中心城区内形成天津站、西站、智慧城、宾馆地区以及北站等5处三线换乘枢纽,作为城区地铁与市域线、城际线及市郊铁路交通相互转换的节点,另外形成2线换乘枢纽38处。天津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研究(2010H3-0011)资助中心城区轨道线网骨架线由1、2、3号线三条放射线路和5、6号环线构成,环放式线网结构与中心城区客流基本特征吻合,线网布设均衡。 天津城市轨道交通对优化交通结构的重要作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是支撑城市高强度开发的必要方式,是缓解机动化飞速发展带来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伴随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能够得以显著提升,城市交通结构也能得以优化。如图2,以日本东京为例,公共交通承担着70%的出行需求,为世界之最,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的客运量由轨道交通承担;香港的公共交通分担率也能达到85%以上,%的运输量,为各种交通方式之首,从近三年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重来看,其分担量仍呈现上升趋势;尽管北京、上海等城市地铁建设时间较短,但随着轨道网络的逐步完善,轨道交通分担比例也逐步上升。虽然天津市历版规划中都确定了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和集约紧凑型的交通发展模式,对公共交通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发展目标。从天津市2005年的公交出行数据看, 天津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仅远远低于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也低于国内的同规模城市。同时,%,相比较东京的 90%、%,天津的轨道交通发展还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必须大力推动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才能保证公共交通在和私家车竞争中占据优势、推动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发挥公共交通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图1 天津市轨道线网图(图片来源: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图2 国内外大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按车站所在区位的城市功能和距城市中心区距离复合因素为依据对轨道站点进行分类,如图3。分为城市中心站、城市区域中心站、城市居住片区中心站、城市普通车站。此外,考虑到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站的特殊性,增加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图3 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表1 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对于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的研究范围,轨道交通乘客对“步行可达”的需求更为强烈,所谓“步行可达”,是根据出行者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来确定的步行活动区域,一般为10分钟左右,也就是约500米的范围。在2005北京交通调查报告中,%,%。一项针对上海徐家汇轨道交通出行的调查发现,%,%。可以看出,“步行可达”范围是轨道交通影响的主要区域。同时,根据国外研究的一般习惯,站点周边200米的范围是站点的直接影响区,在功能布局、开发强度等方面和外围环带有所差异。综上所述,本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论文】059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