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备好一堂泛读课龙威分校周佳【摘要】: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必修课之一。国际上认定掌握 50000 词汇量的人为国际人,这些人可以去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工作,生活、学习。但现实情况是广州中学词汇量仅为 3000 个,和国际人要求的词汇量相差甚远。为了缩小差距,用更快速、更高效的方法去拓宽词汇量,泛读课显示出它别具非凡的意义。而看似简单的泛读课,仅仅的就是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和几个单词而已吗?当然不是。在泛读课的备课过程中,需要老师们做一个有心人,多反思日常出现的教学问题,记录解决方法,以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关键词:阅读原则、任务设计、备课一、目前出现哪些问题? 随着教材改革的到来, 我们一学期要完成 8 本阅读书的教授任务。对书中内容尚不明确的情况下, 我们如何用更有效率的方法、更短的时间去备好一堂泛读课, 已经成为每一个肩任泛读老师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如何在 50 分钟到一小时内完成泛读课的教学任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虽然每位老师对备课都不会陌生, 但是就环节设计上或者是板块教授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细节问题, 而这些细节问题影响了我们预期的效果。首先, 我们来看一下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单词板块教授把握不准确因为 2 次课就要教授完一本书, 而且又是泛读, 单词讲多少, 怎么讲成为很多老师头痛的问题。 PPT 没有创新由于我们的工作重复的次数比较多, 就很容易忽视备课这一环节。只是根据自己目前有的 PPT 稍加改动,变成了一篇新的 PPT ,用来教授学生。这样对学生不仅不负责,而且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甚至退步。 拘泥于教案如果说教室是我们的战场, 那么教案就是我们的军师, 真正做主帅的还是自己。如果军师没有出战,只是在战前出谋划策而已。如果在打仗的时候按照军师之前出谋划策来做,而不顾实际的战况的话, 岂不是贻笑大方?说不定还落个惨败。我们在平时的教研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就是在说课的时候, 本来都想好了每个环节怎么做, 但是一到周六、日上课时就全部都被打乱了。计划赶不上变化, 所以我们要跟着变化而变化。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 我们除了教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在我第一次教授《森林王子》 2 的时候, T1A 许逸新班总是说书的页数很多, 自己肯定学不会。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 如果是我的话, 突然一下看着一本这么厚的书在我的面前, 而且要两次课之内学完, 可能我也会觉得有点害怕。所以,我把事先准备的电影《人猿泰山》放给他们看了 15 分钟,他们看着看着情绪就很高涨。这时,我便跟他们说:“今天我们要认识以为和泰山差不多的人,但是他们的背景和结局是不一样的, 你们谁能回答我的问题?你们先别急, 我们今天先看看他们的背景有什么不同, 这里是一张问卷, 我给你们 15 分钟的时间做完。 15 分钟后回答我的问题。”我说这些话之后, 他们就开始认真的去看了。 15 分钟之后, 我的确得到了我想要的结果。 对文学常识不够清晰一名优秀的老师, 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 都应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我很认同用中国人教小学生语文的方式去教英语的这个理念, 因为语文是我们国家沉淀很久的一门学科。它的教授方法和文学常识应该也是我们 STL 人该学习的。尤其是文学常识方面, 我认为我们有着比语文老师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可以用中文说, 但是我们要用英文说, 而且要说得地道。我个人认为这和平常积累的英文文学常识是离不开的。比如什么叫文体?有多少种?英美的作家都有哪些?他们经历什么事情?有着怎样的故事?作为一名泛读老师, 这也是在考验我们的文学素养。处在学习我们泛读课的孩子都是好奇的而且求知欲很旺盛的, 这个时候他看完一本书也许会问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写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 他还有什么代表作?可见, 作为一名泛读老师, 我们一定不要给自己设限, 对自己现有的知识要拓宽视野的宽度, 更要加强知识水平的深度,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底气的迎接好每一堂泛读课。 对任务的设置不够到位可能是对体裁的把握不到位,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在对任务设计方面出现了偏差。比如说: 在做《太空漫游一星期》的时候我是设计了一个日程表, 因为我这一课是希望学生可以自己制作日程表并安排自己的日程。在这里我低估了学生的程度, 学生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除了开始的复习之外课时还有将近 25 分钟,我只能让他们完成书中的练习。 没有告诉学生书的中心思想和表达意义我们不能为了上课而上课, 在教授一本书并且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就一了了之。我个人认为对学生的人文环境和精神层面的建设也是很重要的。很多书籍都是有着它美好的意义,作者花那么多心血去写一个那样的故事也并不是为了告诉你有这么一个故事
如何上好一堂泛读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