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年第! $ 期语言研究江西社会科学& ’( ) * + ’, - . ’( / , . ’ 0 ) . 0 1 一、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 作为人类学、社会、文化学的科学概念自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 2 3 ! 年,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伯内特· 泰勒爵士曾给文化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 他说: “ 4 文化是 5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可是后来的学者不满于泰勒的粗略和片面, 或者嫌于泰勒看问题的角度的狭窄, 因而对泰勒的定义作过各种各样的补充或改造。我们认为, 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完善自我的一切创造结果的总和。要说到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 大概没有什么可以超过语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 语言是人类脱离动物界, 结成社会的基础。倘若现在还以此为真理, 我们就不能否定, 当人类揖别猿猴进入人类殿堂的时候, 下一张通行证就是语言。语言为适应人类社会协调动作、征服自然的需要而产生, 语言也最终造就了人类本身。语言与人类同生共在, 无疑它是人类最早的创造物之一。因此, 语言属于文化的一种也就是无疑的了。然而, 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人类的任何一种创造物, 都是因为有它自身的价值而产生, 而存在, 而发展, 而变化; 一旦它的价值消失了, 或者它的作用为其他新的创造物所取代, 这种创造物就要进入历史博物馆或者彻底消亡。比如在人类的童稚时代, 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复杂多变的自然规律和丰繁纷扰的社会现象, 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为有冥冥之中的天神地祗在操纵和主宰, 才显得如此神奇诡谲, 变幻莫测; 为了达到与神祗的沟通, 以求得庇护和保佑, 曾产生过祭祖这样一种行为仪式。几乎世界上所有人类都有过丰富的祭祖文化。后来随着人类的成熟和进步, 能够科学地认识宇宙人生的各种现象, 祭祖这种行为就自动退出了历史舞台。又比如在人类的渔猎时代, 为了猎获人力所难及的飞禽走兽, 曾创造过“发于身而中于远”的弓矢弩石; 但当现代文明的枪炮导弹相继问世之后, 弩机进入了历史博物馆, 弓箭也只是体育竞技的器械而被保存下来。由此看来, 这样一些文化现象只能反映该文化的现象本身, 反映它本身产生、存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方式, 反映它本身的文化价值和作用, 同时不能涉及别的一种文化现象。所以, 就其文化性格来说, 它们是封闭的, 自足的。语言则不然, 语言不仅可以反映语言本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而且它更为重要的功能是作为一种载体, 用来记录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和行为。人类的所有创造物, 常常要借助语言的语汇或言语作品而巩固下来, 传播开去, 从而形成广泛的文化交流。所以, 不仅当时仍然活着的文化现象和行为, 我们可以靠着记录它的语言去认识、去熟悉; 就是已经消失了的文化现象和行为, 我们也往往可以凭着口传身受。凭着文学记载的言语去认识, 去了解。比如, 生活在现时代的人们, 不必也不可能有过祭祀行为的实践, 甚至可以连模仿祭祀行为的艺术表演也未曾看过,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可以通过详细记录祭祀行为的文献去了解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了解祭祀行为操作的每一个细节, 甚至让它再现于当代。这完全是得益于语言之功。综上所述, 不难看出, 语言的文化性格是开放的, 包容的。语言不仅是文化的
论汉字的语言与文化特征.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