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科版第十册第十课
《古诗三首》教学纪实
执教者: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 黄海容
指导者: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 孟春焕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认识课后2个生字。
“品文字”、“品诗人”、“品背景”来 “品读”诗词的方法,想像诗中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国家情怀。
、妙改诗句、为诗谱曲等活动提升语言鉴赏能力,发展想像力、批判性思维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本单元的课文,谁来结合目录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五单元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生结合课件介绍)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一单元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写景的文章。
师:是的,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祖国山河”。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古诗三首》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回顾学过的诗词
师:说起中华诗词,这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其中歌咏祖国山河的作品比比皆是,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玩个“飞花令”,今天“飞花令”的主题就是祖国山河。
师:我先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说的是庐山。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我说的是华山。”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说的是黄河。
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看来五年来我们在课内外学了不少的有关祖国山河的诗歌。在以前学习这类写景的诗词的时候,你们都有什么样的方法呢?
生: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把它背下来。
生:了解诗人,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了解诗的怎么写下来
师:那这些内容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看一些书。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了!还常常从别人那里得到许多信息。那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点新东西!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十课中的两首古诗。它们分别是《望天门山》、《浪淘沙》。(出示课件)
初读诗词,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诗,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注意诗歌的节奏,可以用符号试着标出停顿。如果遇到多音字联系语境,想想读音。(学生练读)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来试一试,读一读第一首诗《望天门山》。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真是字正腔圆,字音准确,节奏恰当。我们请女同学来读一读。
(女生齐读)
师:第二首诗,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师:这首诗里有个多音字——“曲qū”,说说为什么这样来读?“簸”是本课要学习的生字,在书下注释里有提示,这个字读“bǒ”。同学们可以动笔标一下。
师:我们请男同学为大家来读一读。
(男生齐读)
师:男同学读得铿锵有力,展现了黄河的气魄。两首诗都读准了,下面我们来深入品读两首诗。
品读两首诗
品读《望天门山》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首《望天门山》。这首诗的作者是著名诗人李白。年幼时期的李白,特别喜欢山。有一次,在读
10《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浪淘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