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妇幼、检验、口腔专业使用)
教学目标
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病原寄生虫所致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寄生虫学实验课是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寄生虫学实验,可以验证理论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对部分理论内容加深理解。通过寄生虫标本的观察和基本实验技术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人体寄生虫的辨认,掌握具有诊断价值的寄生虫形态特征和常见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查方法。通过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附表:实验课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 验 教学内容 实验学时
实验一 蛔虫、鞭虫 3
实验二 钩虫、蛲虫 3
实验三 旋毛虫、丝虫 3
实验四 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 3
实验五 并殖吸虫、血吸虫 3
实验六 绦虫 3
实验七 阿米巴原虫、贾第虫 3
实验八 阴道毛滴虫、利什曼原虫 3
实验九 疟原虫、弓形虫 3
实验十 医学昆虫 3
教学内容和要求
实验一蛔虫、鞭虫
【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生物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掌握蛔虫卵和鞭虫卵的形态特征;
3. 掌握蛔虫和鞭虫成虫的外部形态特点;
4. 掌握诊断肠道寄生虫常用的粪便直接涂片法。
【实习内容】
: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鞭虫卵
:蛔虫成虫自然形态、蛔虫唇瓣、蛔虫成虫引起并发症的大体标本(肠梗阻、肠穿孔、胆道蛔虫症、肝脓肿等)、鞭虫成虫自然形态、鞭虫在肠粘膜的寄生状态
3. 操作技术:粪便直接涂片法
【电视录像】
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蛔虫
实验二钩虫、蛲虫
【目的与要求】
1. 掌握钩虫卵和蛲虫卵的形态特征
2. 掌握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虫体形态和口囊的鉴别要点;
3. 掌握蛲虫成虫的外部特征;
4. 掌握诊断肠道线虫病常用的饱和盐水浮聚法和改良加藤氏法(定量透明虫卵计数法)。
【实习内容】
:钩虫卵、蛲虫卵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自然形态、两种钩虫的口囊和雄虫交合伞(镜下观)、钩虫在肠壁的寄生状态、蛲虫成虫自然形态、蛲虫前端的头翼和食道球
3. 操作技术:粪便饱和盐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