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210首绘画图像速记
.
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我们对自己的记忆测试中会发现,要记得快、记得牢,应在脑海里浮现图像。 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强调形象的重要,他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人为什么对图像记得牢一些,对文字就记得差一些呢?原来我们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语言、逻辑思维,右脑负责形象思维。记忆图像比记忆文字要快要牢,文字本身很抽象,我们记文字是靠左脑记忆,所以很难记住,(特别是对知识还没有理解时)即使记住了,也很快忘掉了。如果把它转化为图像,那就很形象了,是用右脑在记,所以很快就记住了,想忘也忘不掉,更重要的是图像记忆法记忆之后即使不复习在10天半月内保持率仍然在90%以上,而死记硬背第二天就遗忘大半,第三天就几乎忘光了,这样一比较,图像记忆法的优势就更明显了。因此,我们记忆的时候,应该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的东西,让左、右脑并用,不能单凭左脑记忆,这样才能记住所学的东西。这就和走路一样,要用两条腿,不能只用一条腿。图像记忆与传统的声音刺激记忆相比效率要提高3-10倍。图像记忆法是记忆术的一种,是以联想作为一种手段,将需要记忆的东西做比较夸张、容易引起自己注意、并不讲究合理与否的记忆方法。对于抽象的东西有时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而形象的东西给人印象深刻,要调到出来时远比抽象的东西来得容易。所以用形象化记忆的知识,学生就不至于在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可以把宣明的形象锁在脑子里,不易忘记。应用图像记忆法记忆的知识除了省时省力,记忆深刻外,也能使学忆法也需训练提高,我的210首古诗绘画就是在抛砖引玉。图像记忆目前还不为很多人知晓它的实效性,但它却是目前世界上普遍被认为是最先进、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二、学习古诗可以训练你的形象思维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读诗可以很好的感受古诗中诗人的心境,看古诗画能更直观的体味诗中的形象,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生动的画!诗与画是互相生发,相得益彰的,用诗画来记诗并训练你的联想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我相信诗画结合是最好的学习古诗方法。
我们在学习时,都是需要形象思维的帮助的,在一本《超级记忆法》书里写到:有的人对记忆感到困难,在他们眼里,知识是单调的,枯燥的,呆板的;而另外一些人,感到记忆是轻松愉快的,在他们眼里,知识是形象的,生动的,富有魅力的。而“诗是无形画”,我们在绘画和念古诗时,古诗的意境,古诗的形象很易生动的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马上感受到知识是形象的,生动的,富有魅力的。
三、把古诗的每一句都画出来记
我们的记忆材料可以分为具体和抽象两种。像“石榴”、“飞机”等具体的词语,只要直接想像就能把图像想像出来或画出来,它们是形象、具象的。但碰到诸如“春风”、“祖国”、“钟山”等词语,或者数字、英文字母等的时候,就难以模状就无法直接想像出形象或图像了,它们相对是抽象或半抽象的了。按照上面所说,对于抽象的东西我们比较难于记忆,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一些方法或技巧把这些抽象的材料转化为具体的图像。
把抽象资料转化为图像的常见方法主要有两种:谐音法、代替法。例如数字“34”,我们可以通过谐音转化为“扇子”的图像,例如“快乐”,我们可以用一个小孩的笑脸这个生动的图像来代替,如画出,“春风”我们可以画成绿色的风代替。这样许多抽象难以模状的文字就可以变成生动的画面!如果我们在记忆古诗时能把古诗的每一句都画出来边看诗画(或脑海里有诗句的形象)边吟诗,那么我们对古诗的记忆力就一定能够提高,而头字记忆法也可以帮助我们对一些短诗进行较牢固的记忆。
例1.(头字谐音法):
下例《滁州西涧》的头字为“独上春野”,但这样念字句不完整,字义也不明确, “赋予意义是记忆的前提”,故这样记肯定不利于记忆,故我们就可以利用谐音进行改变:
一、需记忆点:
1、“滁州”的“滁”(音锄);
2、《滁州西涧》人名韦应物。
3、整诗内容。
二、用头字可改为:独上村野。画上一个“独上来的村野”,韦应物谐音转化为“围硬物”,(硬物石头水围);“滁”同“锄”锄头绘画提示,这样诗的主要记忆内容都转化成了图像,记忆就轻而易举了,并且一般你也不担心几时把此诗忘了。
上面的这些方法,就叫“图像记忆法”。当你这样编记,特别是把它画出来时,就已经在发挥了联想或想象力,也在训练了你的形象思维,这也是这种记诗方法的好处。当然不少古诗用谐音头字法不能编出生动有趣的句子,我们也不必勉强而为之,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非常琅琅上口,加之用绘画方式也不好再现,利于或者利用口语记忆就是主要的了。有了“头字谐音法”,对李白的如《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相似的古诗你就不会乱,也会让你“记忆
中华古诗210首绘画图像速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