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国内感光行业收购案
MBA2000
何淼、罗涛、刘弘辉、蔡政伟、周福祥
全行业收购大行动
1998年3月23日,美国柯达公司在中国宣布了一条重要消息:、厦门福达和无锡阿尔梅三家感光材料厂,同时与上海感光、天津感光和辽源胶片建立合作关系。中国的七家感光材料厂中只有保定的乐凯没有参与收购计划。
并购背景
80年代中期,厦门福达和汕头公元分别花巨资从柯达、富士引进全套彩卷生产线,开始了“3年跨越20年”的进程
80年代后期,中国胶卷业陷入全行业亏损境地,两企业累计亏损70亿
80年代富士一统天下,在中国市场份额占48%
90年代的中国彩卷市场是“红、黄、绿”大战,即红色的乐凯、黄色的柯达、绿色的富士
并购背景
感光行业特点:
高技术、高投入和规模经济的特点
全球高度垄断,两个半(柯达、富士和半个爱克法)
,,。近年来,中国感光材料特别是彩卷的消耗量很大,其年增长速度分别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5倍。预计到200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感光材料消费市场。
并购背景
柯达在中国的战略目标:
柯达一度落后于富士,后销售额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中国已由柯达全球市场的第17位上升为第2位
柯达必须在中国这个迅速成长市场中取得领先于主要对手富士的绝对优势。通过直接收购的方式可实现本地化生产,减低成本,增加销售渠道,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占有份额
并购过程
1994年初,新任柯达公司董事长裴学德(Dr. e Fisher) 率团访问中国,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全行业收购中国感光材料企业的设想
几个月后,裴学德与朱总理达成原则性协议并就这一问题开始谈判
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同意一个行业由一家外国公司收购
并购过程
并购行动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由柯达和中方企业出资,设立两个由柯达控股的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
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由柯达、福达、公元三家联合组建,柯达占股80% ,福达、公元各占10%;
柯达(无锡)股份有限公司:由柯达和阿尔梅合资组建,柯达持股70% ,阿尔梅持股30%
并购过程
第二步、由柯达(中国)和柯达(无锡)分别购并公元、福达的活资产。
整个谈判共70多轮,历时近四年,地域从东北、华北直至上海、厦门、汕头,涉及中国5省2市共7家感光业公司
1998年3、4月,正式收购基本完成
并购涉及的主要问题
1、控股权问题
2、少数股东权利保护问题
3、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
4、购并方式:资产收购/股权收购
5、购并中潜在的债务问题
并购结局
一、中方“让市场、换技术、卸包袱”:
解除沉重债务
(通过股权转让、税收返还、土地转让、债权人认损和减免利息等途径解决)
解决部分职工就业问题,实现2000人的再就业
解决未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获得柯达在未来投资的承诺
推动相关产业链(国内配套行业)的发展
柯达国内感光行业收购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