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舍的小说,宛若在读白居易的诗,平易畅达,老妪能解。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老舍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作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
老舍名字的由来
“我的名字就是我的姓。以姓作名,舒字拆开来,是舍予,意思是‘无我’。我很为自己的姓名骄傲,从姓到名,从头到脚,我把自个儿全贡献出去。关键是一个舒字,舍什么,舍的是‘予’。我写书用的笔名老舍,也是保留一个‘舍’字,不是老‘予’。以姓为名,以名构成姓,都是围绕这个意思,这是我一辈子的信念。”
老舍的母亲对他的影响
“……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北京小羊圈胡同剪影
“小羊圈”狭窄的胡同口通向喧闹的新街口大街。就像老舍《四世同堂》中描述的,胡同口“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
老舍在伦敦
1924年老舍受燕京大学英籍教授艾温士推荐,赴英国伦敦大学等方学院任华语教师,授课之余,为学英语而阅读英文小说,读但丁,读狄更斯,受狄更斯幽默文风的影响,从1925年到1929 年,老舍连续写出三部长篇小说。
1924年老舍在英国伦敦大学任教时的照片
这是老舍巨著《四世同堂》中描述的祁老人的院子,即现在的“小杨家”胡同八号院。这里是老舍的出生地,与他在小说中的叙述无丝毫偏差,“它没有格局。院子是东西长而南北短的一个长条,所以南北房不能相对;假若相对起来,院子便被挤成一条缝,而颇像轮船上房舱中间的走道了。”院子里还有一棵枣树。
断魂枪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