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
教学目的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抠词“一凿凿、一锤锤”感受雕刻大佛的艰辛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在反复的诵读中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4、学会旁批,写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作者的激情。
5、感知本文举例子、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乐山大佛的教学挂图、MP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天府之国”四川有一条江叫岷江,岷江旁有座佛,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这就是是世界最高的大佛——乐山大佛。(师板书:乐山大佛)
2、生齐读课题。
3、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乐山大佛,去感受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笔宝贵财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理解“湍急”“波涛汹涌”“凛然”“智慧”。
2小组为单位,讨论不理解的词。
学生借助生字、词卡片,在四人小组中互教互学,利用换偏旁法记忆“侵、技”,利用加减记忆“免”,利用形声字记“涛、淹、犯、坏、刷、宏”,利用笔画记“艺”,巩固生字、词读音。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检查反馈,纠正字音。
三、指导书写。着重指导“侵、涛、淹”左右结构的写法,强调写时左窄右宽。
四、看到课题,学生质疑:
1、佛有多大?
为什么大佛建在岷江边?起什么作用?
是谁花了多久建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利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扫清了生字障碍,读通了课文,现在请你们边读边想:佛有多大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找出书中相关的句子,细细品读。
二、品读全文 感悟文本
预设:(生:佛身高71米,,,,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如果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它的大脚上,每一只都可以坐上100来人。)(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生读板书)
师: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学旁批。旁批可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你看着这些数字,你想说什么?把它写在文字的旁边。(旁批是三年级才学的新知识,让学生学会这一方法,帮助自己理解课文。)
师:我们除了把赞叹写下来,还可以这样写: 一连串的数字介绍了佛的“大”(师进行及时的引导,巩固新知识)
师:佛身高71米,我们的教室高3米,相当于二十几层楼房那么高。(接着请同学用身边的事物告知其它同学,佛的眼长、耳长……课堂上是一片惊叹之声)
师:孩子们,当你看到这里时,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大佛要建立在岷江边?
生:是谁造的呢?(一生答:一个和尚 学生的回答引来一阵反对之声)
生:这个建在岷江边上的佛是干什么
乐山大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