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感动天孝,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千万经典中, 孝义为先, 早在古老的原始社会就已存在。从甲骨文的字形中, 我们不难看出:孝, 上边一个老字,下边一个子字,也就是说,只有老人,不能称之为孝,老人膝下有子方为孝。这也正应了《孟子· 离娄上》的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是历代专家学者不断探求的高深学问, 可是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清楚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感应。《孝经》有云:“夫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人之行也。”尽孝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养大, 等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他们也在慢慢的老去, 等他们老得走不动了, 出不去了, 孩子就是他们的全部支柱。在我上大学的前一天, 父亲叮嘱我要好好读书, 家里的任何事情不用操心, 只管好好学习。父母之爱子, 为之计深远啊, 我当时心里是五味杂陈, 可能是因为第一次要离开父母, 去这么远的地方, 也可能是因为明白了父亲的话。当时我什么也没说, 只是在心里暗暗发誓, 绝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大学的时候, 我拼命读书, 拼命学习, 经常下了课就跑去图书馆, 一坐就是一整天, 那时候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希望自己也是书里的人物。我记得在古文区读过一本《二十四孝》,其中的故事我在当时有很多都不理解, 我不明白为什么丁兰的妻子刺破公婆木像的手指竟然真的会流出血来, 为什么郭巨要埋掉自己的亲生骨肉而节省口粮来供养母亲, 更不明白为什么舜要以礼对待一心想要杀死自己的父 2 亲和继母?也许就是因为这样, 郭巨才会在挖坑的时候, 地里突然就冒出了金子;舜才会被尧看中将王位传给了他。不过现在我明白了,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多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不管我多不理解,他们也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在尽孝上,我觉得还真是不如古人做得好,虽然感觉他们很傻,很令人费解,可毕竟我们连这些傻事都没做过。《二十四孝》里面有一个故事很吸引人, 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 只是一个平平淡淡的,孝顺父亲的故事。黄香是东汉时期江夏安陆人, 从小家里很穷, 九岁时, 母亲又过世了, 因为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 只剩下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他十分孝顺父亲, 夏天天太热, 为了父亲可以安心入睡, 他在父亲出去乘凉的时候, 偷偷为父亲扇凉席子; 冬天在父亲睡下之前, 为父亲暖被子。多年以后, 黄香的孝行, 传遍整个江夏, 太守表奏朝廷, 举荐黄香为孝廉。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美誉。众多的故事中, 黄香的孝行是最平常不过的了, 但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件事,却可以坚持这么多年。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孝”字, 想着水到渠成, 想着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那一天, 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大家都忘了, 忘记了时间的残酷。时间不等人啊, 父母能有几个十年来等我们尽孝呢?不知道有没有人算过, 人这一辈子真正可以陪父母的时间到底能有多久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已经被很多人说的都老掉牙了, 可静下心来, 仔细想一想, 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明白 3 这句话的辛酸与无奈?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趁我们还有时间, 还有机会, 停下匆忙的脚步, 多陪陪父母吧。父母需要的从来就不是礼物, 也不是金钱, 再大再漂亮的别墅, 也不过就是一个金色的笼子。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我们和父母相聚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当我们终于可以歇歇脚
孝的演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