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人
常娟
课型
欣赏
时间
第二周
课题
欣赏《东方之珠》、《1997天、地、人》、《鼓浪屿之波》
教学目标
1、聆听《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比较说出乐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2、聆听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首发出现的先后次序。
教学重难点
比较音乐表现方法的异同
板书设计
《东方之珠》——香港
《鼓浪屿之波》——台湾
《1997天、地、人》——台湾
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这一课的设计以围绕“祖国统一”为主题教育思想,以“回归”、“盼归”为感情主线,以“离愁”、“思乡”、“同根”等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激情,教学效果理想。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
1、欣赏《1997天、地、人》序曲
欣赏音乐并思考:
A、乐曲表现了什么?
(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那神圣令人难忘的时刻)
B、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乐曲唤起我们对往日的记忆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还唤起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与深深的爱国情。)
2、再次欣赏,巩固聆听感受。
二、
1、欣赏乐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
思考:
A、你听过这两首歌曲吗?
B、歌曲中讲述的是哪两个地方?
C、你了解这两个地方的历史吗?
2、讨论、回答问题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三、
歌曲比较
1、师弹琴,生模唱《东方之珠》和《鼓浪屿之波》
2、请你谈谈《东方之珠》最为感人与最好听的乐句。
好听的句子重点学习。
3、画出《鼓浪屿之波》前四句的旋律线。
四、
再次聆听
1、找出两首歌曲音乐表现的异同
(分小组讨论)
2、师引导讲解
A曲式结构、风格
创作手法相同,都是二段体,前部分平静,后部分都用弱起拍。都很抒情。
B、表达哪些不同情感?
《东方之珠》表达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爱恋之情。
《鼓浪屿之波》表达了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
五、
总结。
音乐欣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