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搭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介绍,学生感悟。
2、,板书课题:搭石
二、走进文本,初识搭石,激发寻美情感。
交流读文感受“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聚焦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①、课件出示,书中描写搭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②、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③、诵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紧扣“风景”,谈话,激疑:
是的,小小的搭石,其实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板书“小小搭石寻常景” )只是,读到这里,老师心中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生活中,能被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非常有名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可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其原因究竟何在?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去细细寻找,精心品味吧!
三、品读文本,鉴赏搭石图,感受风景这边独好:
谈话,传递读文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深入到他的文字中去,找找那片独特的风景,老师相信,会读书的同学,读着读着,眼前就会浮现一幅幅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有的画面特别感人,有的画面特别让人激动,有的画面特别的美。
2、学生静静地默读课文,想象画面,并加以批注。
3、反馈:通过读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精美的画面?此时此刻,你觉得哪幅画面就在眼前闪动?
①、(预设画面:上了年纪的人平整搭石,直到满意才离去。
走搭石的人们不抢路,动作协调有序。
两人面对面走搭石过河时,会互相谦让。
年轻人背年长的老人过搭石。
……
②点评:同学们真会读书。透过语言文字,能想象出这么多画面。就让我们来细细鉴赏这一块块搭石,感受这字里行间中所描述的最美的、最让我们感动的风景。
4、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
鉴赏画面一:“众人走搭石,协调有序声影美”。
请你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美在哪里,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
①、◆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们的协调美。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先自己试试。
②、◆变序朗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师:老师把它变成一首小诗,看多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③、◆配乐朗诵: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和诗意的美。(课件出示文章第三自然段)
鉴赏画面二:“两人走搭石,谦让敬老传递美”。
①、谈话,导入:
当然,走搭石时,也有“撞车”的时候,请你读读下面这一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先有感情地读好它,再体会体会对这个地方的感受和理解。
②、交流: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