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做客
藏家做客
西藏在我的印象中是神秘而遥远的。近距离了解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我的夙愿。10多年前去西藏还没有通火车,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老王到青海湖游览之后,连夜坐车赶往德令哈市,想看完青海盐湖后从格尔木到西藏拉萨的,由于一位不负责任的售票员售错了票,使我们未能成行。去藏家作客是上世纪最后一年的事,时间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我是依然记忆犹新。
那是在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桑科草原上去旅游。7月9日早上7点钟,我们一行10多人,乘坐的豪华面包车,沿着崎岖不平的山道南下,经过530公里的行程,于12点左右到达桑科草原。一路上车在颠簸中开得很快,好在除我之外全都是年轻人,姓贾的导游带领大家一路唱歌、讲笑话,轮流出节目,欢声笑语驱除旅途的寂寞和疲劳,5个多小时倒也没有觉得多么漫长。
经过临夏、合作、碌曲等地时,我们看见沿途许多回族农牧民牵着牛羊到集市去交易,无论老少男的头上都带着白帽子,女的都用纱巾包着头。据介绍,单从妇女头巾颜色就能知道年龄和结婚没有。戴白头巾的是老年和德高望重的妇女,黑色和绿色的是中年妇女,婚后3年内青年妇女和未婚姑娘戴花围巾。由于海拔高(2900米)风沙大,紫外线强,人们皮肤普遍是黑里透红。妇女无论冬夏出门都用围巾把头包着,脸上还是那种胭脂红。
到合作镇吃过饭又赶了30多公里,到桑科草原已是下午3点多了。一下车我就被辽阔的大草原吸引住了,一望无际的绿色从河边蔓延到远处的山头上,一朵朵红蓝黄紫的各色小花点缀其间,远处的牛羊和马悠闲地在河边吃着青草。近处一顶顶绿色的帐篷旁,挂着各色三角小旗的绳子从高高的铁杆拉到草地上,随风飘扬,低低的天空蔚蓝得犹如平静的青海湖面,朵朵云彩浮动就像白色浪涛,令人心旷神怡,绿草如茵的大草原上视野开阔,因为没有一棵树木和建筑物而显得一望无际。虽无林木森森的含蓄,却不乏人迹罕至的空灵。清晰的空气让久居城市的人陶醉。草原的广阔无垠令人们心情奔腾放荡豁然开朗,大家分头骑着马在草原上奔驰。唱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开心的歌声合着浓烈的青草气息在草原上弥漫荡漾。
半小时下来,许多人都累了,有的到帐篷里休息,有的去远处的河边戏水,清亮亮的河水从脚面漫过,凉嗖嗖的舒服。遥望远处逶迤起伏的山脚下模模糊糊的房舍和羊栏,我突然想到去那里看看,与西安站的同伴谷庆友一拍即合,便再次骑马到10多里外的藏族同袍家里去做客。
我骑着一匹枣红马,庆友骑一匹白马,一个16-7岁叫卓玛的藏族姑娘和一个小伙陪同我俩一同沿着河边崎岖不平的道路前
往。开始骑马还挺舒服,挺神气的。不久就觉颠得腰酸屁股痛。藏族小姑娘卓玛与我同骑一匹马却无事一样,一路用不太熟悉的汉语和我们聊天,谈笑风生,为我们唱着《青藏高原》:“呀那索,那就是青藏高原,。。。呀那索。。。。”
路遥知马力,个头不大的枣红马驮着两个人一路小跑,穿越草地淌过河水,不
久就浑身大汗淋漓。跨过水深淹没马膝盖的河面,溅湿了鞋袜和裤脚。在山脚下向阳的缓坡地带,有两座泥巴房子和一个用铁丝木桩篱笆围起来的长方形牛羊圈,卓玛说这就是她的家。
刚下马,就从屋子后面蹿出一条半人高的黑色藏獒,疯狂地嚎叫着向我们扑来,吓得我俩浑身毛骨悚然倒吸凉气。卓玛赶紧上去拦挡。听到狗叫,出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
“巧代帽!”(您好)我急忙用刚学会的一句藏
藏家做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