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改革和创新浪潮,也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财务管理者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面对大数据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使高校财务管理更精细化、科学化,逐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更有效地为高校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管理;高校
1 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
综合各权威机构对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可以理解为: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大量性、高速性、多样性、价值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2 大数据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比较广泛而深远,它将有利于高校的资源配置,强化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核算意识,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务风险,使高校侧重预算编制和结果分析的财务管理向业务全过程的财务管理转变,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新变革。
高校数据信息高度共享
目前,许多高校部门之间使用的是独立信息系统,每个系统拥有独立的数据库。因各系统数据未能集成整合,数据难以共享,容易脱节,导致信息重复录入、冗余,难以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及时性,更无法有效提供跨部门、跨系统的综合信息。这既加重了高校成本,也影响了高校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不利于资源整合,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大数据的应用,要求对校内各部门系部的数据进行整理,积累与共享,通过分析处理对基础数据进行查询和分类,满足高级别的数据分析需求。大数据及云技术应用,实现了高校海量数据的共享与分析,让教职工及学生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准确信息。同时,信息需求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数据信息,可以极大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
高校预测能力更强
高校目前预测数据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不够,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不利于高校准确作出决策。大数据的应用是对数据的全面分析,遵循的是每件事情都有迹可循,找到事物变化的规律,能够更好地对高校资源筹划、资本运营、资产管理以及当前办学和长期的规划进行预测,把握高校发展方向,使教育产出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高校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提升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高校传统的财务报表是以量化的财务数字来反映高校的资产负债、收支结余、资金营运等经济状况。大数据背景下,持续收集多方面数据,并转换成包括所有资产、人事、科研、教学、后勤等大量信息的综合报表变为发展的未来趋势。大数据为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将面临威胁
虽然大数据能够提高人类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但同时也使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面临着被篡改、恶意攻击、非法访问、数据泄露等风险。大数据时代,在海量数据的整理、输入、处理、通讯、保持、输出等环节当中,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面临威胁。同时信息高度集成化容易造成管理漏洞,加大相关责任认定和追究难度。
3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建议
大数据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
论大数据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