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is applicable to work report, lecture and teaching
档案和档案工作概述
档案和
档案工作概述
第一节 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一、档案起源诸说
中外档案界关于档案起源,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不同观点:
1)国家——文字——档案(国家文字条件说)
2)文字——国家——档案(文字国家条件说)
——阶级社会产物论
3)文字——档案——国家——有条理的档案(社会文明产物论)
4)结绳刻契——最早档案——文字——国家——有条理的档案(社会生活产物论)
——原始社会产物论
二、我国档案的历史演变
1.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的主要特点是:
其一,它是商王朝政治和宗教活动的原始记录,内容无所不包;
其二,它是一种占卜文书,有了比较固定的篇章结构,大致上包含四个部分——前辞、命辞、占辞和验辞;
其三,它是由当时的史官记录并有意识积累保存而形成的,开创了以文字记录社会生活、保存备考的先例,为我国档案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金石档案
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档案和刻在石头上的石刻档案合称为金石档案。出土于陕西岐山的“毛公鼎”就记载了周宣王褒奖臣子毛公厝的诰命,长达497字;江苏丹徒出土的“宜侯矢盘”则记载了周成王封矢为宜侯,授予土地、人口、牲畜等详细情况。公元前536年,郑国大夫子产首创刑鼎后,出现了铁质刑鼎。石刻档案产生于东周以后,其中最著名的石刻档案是东周初年的“石鼓文”。泰山石刻、会稽石刻、琅琊石刻和都江堰石刻被称为秦代四大石刻。
3.简牍档案
自商周直至东晋时期,特别是周代至汉代的1000多年之间,人们多用竹片和木板来撰写文书和保存档案。其中,写在竹片上的叫“简”,写在木板上的叫“牍”,合称为简牍档案。30年代在内蒙境内的居延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的一万多枚汉简,是我国最早发现的简牍档案;1975年在湖北云梦秦墓中出土了1000余枚竹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历史最早的简牍档案。简牍档案对我国古代文化发展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4.缣帛档案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以后特别是汉代时期,出现了以丝织品为书写材料的档案——“缣书”和“帛书”,(缣即为丝,帛即为绸)。1972年在长沙东郊楚墓中发现的帛书,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缣帛档案,属于战国时代的古文书。1975年在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舆图,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地图档案。
5.纸质档案
纸的发明和使用,是我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使文书、档案和其他文献载体和记录方式发生了空前变革。两汉时期,简、帛、纸几乎同时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简重帛贵,不便于广泛使用,而纸张质地柔软加上价格低廉又容易书写和传递收藏,所以纸张逐渐代替简帛成为最主要的最基本的书写材料。到了东晋时期,规定公文一律用纸书写,从而促进了文书的发展,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纸质档案。纸张作为书写材料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直到今天,所以纸质档案是我国最基本的档案,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
6.胶磁档案
清末民初,照相技术和电影技术相继传入我录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胶磁档案在我国也随即形成并逐步得到普及,到今天出现了纸质档案与胶磁档案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新格局。
所谓胶磁档案是指以胶片、磁带、磁盘为载体的一种特殊档案,也叫音像档案。它直接记录事物的原貌,是文字记录的一个补充。文字档案与音像档案相互补充,兼容并蓄,使档案更富有查考利用价值。
7.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的以代码形式存储于特定介质上的档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日常活动中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这种文件存储在特定介质上并加以命名,需要时只要指出其文件名即可调出来阅读或打印用,将这些电子文件归档以后就形成了电子档案,也称为“机读档案”或“数字式档案”。
《档案和档案工作概述》PPT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