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附件5: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宣传折页(点滴行动.pdf.pdf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法律对罢工权的确认及规范论文,法律论文论文,论文法律对罢工权的确认及规范【内容提要】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契约化、多元化趋势逐渐增强,劳动争议尤其是罢工事件的发生大量增加。本文通过对罢工现象的分析,认为有必要在法律中确认劳动者享有罢工权,同时完善保护合法罢工和限制、取缔非法罢工的规定,设立专门的实施机构负责处理罢工案件,将罢工现象纳入法制轨道,并且提出了实施罢工立法的方案。【关键词】罢工权/立法/规范【正文】 2000 年10月,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的《关于提请审议批准提交〈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议案》。会议要求有关部门根据审议意见,抓紧研究和修改,为进一步审议作准备。(注:我国于 1997 年10月27日签署该公约。《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闭幕》,《人民日报》2000 年10月31日。)我国批准这一公约的日子已指日可待。该公约第 8条规定了工会组织的一项权利——“有权罢工,但应按照各个国家的法律行使此项权利”。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目前罢工现象的分析,探讨确立罢工权的理由,以及我国应在今后的立法工作中如何对罢工权的行使加以规范。一、确认罢工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罢工,通常指某个雇主的全部或大部分雇员同时停止工作。它是以中止供给劳动力的方式,迫使雇主让步以解决劳资纠纷的一种激烈手段。当前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非公有制经济重要地位的确立,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利益追求公开化、清晰化、复杂化,劳动力商品化趋势越加明显,劳资双方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及社会福利、劳动时间等条件、项目上的矛盾日益突出。劳动者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中国已开始进入“劳资纠纷的高发期”。(注:高晓岩:《劳动争议进入高发期》,《工人日报》1996 年5月31 日。)据统计,1982 年全国劳动仲裁机构受理案件 8150 件,而到 1998 年已增至 93649 件。其中怠工、罢工事件无论在总数还是在比例上都呈现快速增长。(注: 赵德淳:《对我国罢工现象的立法思考》,《财经问题研究》1999 年第 1期;葛少英: 《我国罢工立法问题初探》, 《法商研究》 1996 年第 3期。)罢工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私营企业中的罢工居多。举行罢工未按惯例先行通知。而国有企业长期停产、半停产状态,工人无工可罢,而转化为集体上访的形式。 、仲裁,而是突然发生。 ,而不涉及政治问题。 ,但次数持续上升。罢工事件目前仍无法可依。这种状况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极其不利。(注:史探径:《中国劳动争议情况分析和罢工立法问题探讨》,《法学研究》 1999 年第 6期。) 建国以来,由于受意识形态的束缚,人们常常认为罢工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1950 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一份《关于处理罢工罢课的指示》,此后虽在 197 5 年、1978 年两部宪法中规定了罢工自由,但到了 1982 年修宪时又废除了这一规定。这次修宪废除关于罢工自由的规定是与当时的客观情况分不开的,在当时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环境下,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企业被视为利益不可再分和共负盈亏的职工集体。企业组织的集体活动代替了公民个人的自主活动, 因

附件5: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宣传折页(点滴行动.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nnwldv33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