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返璞归真待明朝——例说议论文的结构美
议论文作为表达人类思想的一种文体, 其严密的逻辑论证在任何时候都是文
章的核心, 深刻思想只有通过步步为营的论证才能闪烁其理性的光辉, 所以, 返
璞归真重新探讨传统议论文的结构就成为考生必不可少的功课。
一、 总分式结构
即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或先总后分, 或先分后总, 或先总
后分再总。当然这要依据文章具体的需要来定。如下面这篇文章:
面对这“变”
平静的生活看似安定,水波不兴中却也孕育着波澜。面对这串串涟漪般的
“变”,你会选择改“变”,还是接受这“变”?
这两者并不矛盾,只是有时需要借助一双慧眼,分辨此二者的智慧。
正如尼布尔博士所说的那样:“给我平静的心,接受不可改变的事;给我勇
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
平静的心,懂得接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然泊之,方可知晓心志的明朗;宁
而静之, 方才明白远方的明丽。 世事不可能尽在掌握, 诚然接受这不可改变的事,
未尝不是一种超然与重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曲径通幽,或
许可以引领你去闯荡另一番天地。 还记得山高月小赤壁之下的千古绝唱否?一语
“非吾之所有,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道破天地之玄机,以平静的心接受这不可
改变的天地,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不也是人生的另一番境遇吗?
勇敢的心,懂得改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面对这“变”,
勇敢的心,定能披荆斩棘,“横刀向天笑”,突出重围,在另一番新天地中重整旗
鼓,笑傲江湖。还记得秋天的斜晖中,地坛上俨然的轮椅中,史铁生卷起的声声
怀念, 是一种怎样的勇气让他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还记得眼望灰火中化为灰烬
的巨著,卡莱尔无奈却又奋起重著的情景,是一种怎样的气力让他重又“举箸”,
奋而不息?“不是一番寒彻骨,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这可以改变的事,勇敢的
心总能在千锤百炼后,点石成金。
懂得接受的人, 是智者。 他知道接受这远比无谓的反抗来得重要。 不可扭转
的“变”,正如这城市的脚步匆匆,不如学一点志摩的潇洒来慷然慨之。
懂得改变的人,是勇者。他知道改变远比消沉来得重要。可以改变的“变”,
正如偏离航道的舟楫,有一天总会找到归宿的港湾。
2
面对这“变”,有一种感慨在心头:改变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找到方向 迎头赶上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这篇文章的结构就运用了明显的总分总式。作者的思想非常深刻,开头就
提出“变”是水波不兴中孕育的波澜。面对这“变”,人们只有两种态度:接
受,或者奋力改变。这两种态度以一种并列的方式构成了这篇文章的两个分论
点。下面展开两方面的论证:第一个分论点,如果你心存平静,顺应大千世界
永恒的“变”,那么你就接受这变,如同苏子接受日新月异的天地江山。第二
个分论点,如果你足够勇敢,勇于改变面前的一切,那么你就“金猴奋起金箍
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作者将总论点中涉及到的两个方面,以并排列举的方
式分别加以阐述,结构清楚,论证严密。临收尾处用“智者”“勇者”呼应两
个中心段,最后回应开头,可谓段段有呼应,首尾相圆合,总分总的结构至此
得到完美的演绎。
二、并列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
返璞归真待明朝——例说议论文的结构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