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杨丽敏主编杨丽敏主编夏昌祥主审夏昌祥主审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高职高专经管类核心课教改项目成果系列规划教材全国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联协会推荐教材内容简介内容简介?本书是高职高专经管类核心课教改项目成果系列规划教材之一。内容涉及: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的职能和原则、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共关系的媒介、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公共关系的形象塑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共关系礼仪和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等十章。?本书通过精心设计形成了“公关名言—案例导入—理论阐释—案例分析—欢乐课堂—实训演练”的渐进式学习过程。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知识目标: 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了解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核心概念: 公共关系 在 1972 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 其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等 5人于 1972 年6月17日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班子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 1974 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 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于 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一、公共关系的定义(一)国外学者对于公共关系的定义(二)国内学者对于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组织为了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传播的手段,达到和公众之间的双向的交流和沟通的管理活动。二、公共关系的要素(一)组织 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目的、规范和形式所进行的社会组合。 2、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目的性整体性主动性计划性(二)公众 1、公众的定义公众:是指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称。 2、公众的特征整体性同质性多样性变化性相关性(三)传播 1、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一个信息传递和分离的交流过程。首先,传播活动是一个有计划的完整的信息传递的过程;其次传播是一种双向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活动。 2、传播的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媒介信息三、公共关系的特征 1、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2、通过传播沟通影响公众 3、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双向交流 4、公共关系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活动 5、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春秋时期,郑国人喜欢聚集在乡间的学校里, 七嘴八舌地议论国家主政的官员。大夫然明便对丞相子产说: “下道命令,不让他们聚集议论,以免是非,可不可以呢? ”子产说道: “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些人早晚聚集在一起休息、谈笑,当然要议论我们把国家治理的好坏。他们肯定的,我就努力去做;他们讨厌的,我就马上改正;他们是我们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打击他们呢?我只听说忠诚为善可以减少怨恨,没有听说以势作威就能防止怨恨。如果作威防怨而不能止住怨恨,就会像大河决口, 我就无法救治了。所以,不如开个小决口,让人们的怨恨有发泄渠道,我就能从容地听从并改正了。然明被子产的话折服了。弱小的郑国也在子产的开明治理下,出现了政通景明的气象。
公共关系959512588-课件(PPT演示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