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一、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二、规范伦理学与美德伦理学三、伦理学的定义导论教学要点: 本章是全书的总论,核心是阐明伦理学的基本类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伦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主要教学要点: 1. 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自己的研究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认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时数: 3学时参考书目: 1 ,斯蒂文森著:《伦理学与语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2,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教学内容:见下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万古常新、有着广阔前途的科学。一般地说,伦理学是以道德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客体的科学。人类很早就开始了道德思考。道德思考在中国可追溯到尧舜时代,在出土的甲骨文字中,有许多内容有道德含义;在西方则可追溯到《荷马史诗》时代。显然,道德思考只有在人类有了自我反思能力的时候才能进行,也就是说,道德思维是哲学思维的一部分, 而且是较早发展起来的哲学思维的一种形式。原因在于,道德意识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对生活的目的,对人人相与之道、对自我的本质的一种智慧觉解,也就是说,只要人有了反思能力,首先就要考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自处,而这正是道德问题。所以,道德问题并不神秘,而是平常可行的、经常遇到的问题。而伦理学, 就是要在这些方面讲出一些道理。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 “南阳县缺个县令, 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 “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现在朝廷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 “祁午能够胜任的。”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讨论一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评述:真正的道德是以“事之成”为目标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站在一个偏私的立场,而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分析:祁黄羊能做到举贤不避仇,举贤不避亲,唯才是举。从人之常情来说,举贤避仇是可理解的,但祁黄羊可以克服这一点;举贤避亲似乎是人们应该做的,因为可以避免嫌疑, 但是祁黄羊不避嫌疑,这足以见得他有中心之准。一门课程的开始,总是需要一个绪论来说明本课程的宗旨、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价值旨趣和主要内容。《伦理学》课程应该贯串一种基本精神,那就是理性主义精神。所谓道德上的理性主义精神,是指伦理学研究的是人与人相互对待的普遍的道理。我们古代讲“中庸”, “中”是天下的之定理, “庸”是“庸常”、“平常”、“不易”之意,所以, “中庸”就是指平常可行的普遍的、确定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伦理学研究的就不是个人的感受、偏好和其他主观态度,这些东西不能推广,不能成为人人遵行之道,所以不值得研究。伦理学研究的是经得起理性检验、推导、推论的普遍道理。所以,不管我们在传统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什么样的行为规则、风俗习惯, 我们要做的只有两点:一是尊重传统,二是分析、批判(用这个词的本义)传统,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以传统为对象,理解其合乎理性的特点,并分析其不合理性的地方,。历史地看,伦理学有着不同的形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在讲道理,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才是有道德价值的、我们的行为怎样才是好的道理。伦理学有三大类型,即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近代以来直到 19世纪以前,规范伦理学几乎是伦理学的代名词。当然,古代的规范伦理学实际上包含了美德伦理学,因为研究、制定道德规范,一方面是规范人的行为,另一方面, 则是期望以此来培养人们的道德美德,而且,在古代,美德问题更是伦理学所关注的中心。但到 1903 年,摩尔的《伦理学原理》发表之后,就出现了一门新的伦理学类型,即“元伦理学”,在以后的发展中,虽然规范伦理学仍然在发展,但是也受到了许多质疑,并出现了独立的美德伦理学,这种美德伦理学主张伦理学可以不研究规范,即认为伦理学的
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