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巩固 导入新课
1、板算. 34+53
提问: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
2、导入新课.
提问:如果将34+53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7+53,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个位相加满十)
教师说明:个位上的数相加够十了,我们可以说,个位相加满十,计算时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题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学生汇报。全班列竖式计算结果。
此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回忆思考的情境,又是本课一种很自然的引入,为本课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究释疑
1、看教科书P11例3。
(1)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提问:看这幅图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回答?
2、怎样算36+35,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说说用小木棒是怎样算的。
提问: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6根和5根合起来是几根?表示几个什么?
提问:11根里有没有10个一,10个一是( )个十,够10个一可以怎样?(捆起来)捆起来是1个什么?(一个十)也就是1捆。这时我们再算算一共有几捆几根?(7捆1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71)
追问: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多的1捆是哪来的?
1 请一位同学朗读题目。
其余同学边听边分析。
2 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1)。
3 学生思考问题(2),请一位同学回答,并说明问题出在哪里.
4 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上台演示回答,每位同学要着重分析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处理方法.
5 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列算式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
问题(1)(2)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为后面的解题进行铺垫。
问题是本活动的中心环节,通过学生充分的讨论,得出进位加法算法的算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深入探究,灵活运用
1、根据上面用小棒摆的过程,写竖式算一算。
提问:怎样写竖式?(相同数位对齐。)
(1)提问: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好算,还是从十位加起好算?说说你的想法?
请看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从个位加起。
(2)提问:个位6加5等于几?(11)
个位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位上?放在十位上要写几?为什么写1?
(3)提问:向十位进1的1,写在哪儿?书上是怎样告
加减法笔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