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道德教育思想对公民启示.doc思想家道德教育思想对公民的启示
思想家道德教育思想对公民的启示
1 / 6
思想家道德教育思想对公民的启示
思想家道德教育思想对公民的启示
一、孔子以 “仁”为主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 (一)“爱人 ”―――“仁”的基本含义“爱人 ”二字体现了孔子以 “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含义和本质内容,也是孔子基于对上古时代对于 “仁 ”思想的总结和发展。 。孔子认为 “仁”的伦理基础是 “爱亲”。仁爱表现在家庭关系中就是爱父母、爱兄弟、守孝悌,也是仁
的最低道德基础。孔子在责备弟子宰予主张守丧期一年为好时,说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
之爱于其父母乎? ”“孝”的基本含义,是孝顺父母,表现出子女对父母的 “爱”;“悌”的基本内涵是友爱兄弟,其表现了兄弟间的 “爱”,所以 “孝”“、悌 ”是“爱人 ” 的起点。由此可见,孔子是把孝悌作为 “仁”的最起码的要求来评判的。 。孔子又将 “仁”推广为 “爱人 ”。当樊迟问 “仁 ”时,孔子即回答 “爱人 ”(《论语颜渊》)。后来孟子把这一思想概括为 “仁者爱人 ”(《孟子离娄下》)。《吕氏春秋爱类》
篇中的一段话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 ”要使人们做到 “仁”,就要要求人们从 “亲亲之爱 ”出发,推己及人,把 “爱人 ”推及全体社会成员,即所
谓“泛爱众,而亲仁 ”。《礼记礼运》篇也要求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这就意味着遵循 “仁”的道德原则,就不能只教育人们爱自己的亲人,还必须用博
大的胸怀去对待众人。 。孔子还教育人们要 “仁”德于天下。《论语阳货》中记载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
以使人。 ’”这里的 “仁”指“恭、宽、信、敏、惠 ”五种品行。 “恭”,是对他人的恭敬、礼让; “宽”,是对他人的宽厚、宽恕、宽容; “信”,是对他人诚实不欺;“敏”是为社会办事敏捷、有成效; “惠”,是能给他人以实际利益、恩惠。孔子认为,能够做到恭敬、宽厚、信实、勤敏、恩惠五种品行,就可以说是仁了。不
难看出,它们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对他人的 “爱”,因而同 “仁”德相贯通,体现了“利他 ”精神。(二) “忠恕 ”思想孔子要求人们实行 “忠、恕之道 ”。《论语里仁》
1 / 6
思想家道德教育思想对公民的启示
思想家道德教育思想对公民的启示
6 / 6
思想家道德教育思想对公民的启示
篇记 “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 ’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何为忠?何为恕?宋朝理学家朱熹揭示了
忠恕之道的实质,说: “尽己之谓忠,推己及人谓恕。 ”“忠”即为尽己,忠的具体要求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恕”谓推己及人,恕的具体要求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即要求人们一定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以上解释可得出,孔子的 “忠恕之道 ”实质上是一种行
思想家道德教育思想对公民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