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荷塘月色》课堂教学实录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区教研室王晓红[ 课前准备] 在早自修时让学生先自学印发的背景材料、作者简介。准备一个录音机, 录好《平湖秋月》的民乐曲。再准备三首乐曲的片段: 1 .《出水莲》、 2 .《三六》、 3 .《楚歌》,以备课中音乐比较的环节所用。第一课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师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师: 我们都知道, 古往今来有许多优秀的散文家, 他们用自己饱蘸深情的笔, 写下了许多诗情画意的篇章, 在名家们的笔下一草一木都含有深情, 富有灵性, 光写荷花的就有许多优美诗句,如描写荷花色彩和形状的有“接天莲叶无穷碧”,下一句——生1 :映日荷花别样红。师:还有描写荷花动态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下面一句是什么? 学生回答:早有蜻蜓立上头。师:还有一句描写荷花品格的? 学生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 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的配音朗读一起走人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意境中。( 老师配音朗读,所配音乐为《出水莲》和《平湖秋月》两首乐曲的组合。) 师:好! 欣赏完了,我们先来回答老师一个问题,课文哪两个自然小节是直接写荷塘月色的? 找一找。( 学生们找)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看看英雄所见是否相同。( 学生一起朗读 4、5 两个自然段) ( 师板书:处、曲、脉) 注音:独处、曲折、脉脉的流水师:这几个字有没有别的读音? 学生回答:有。师:好,哪个同学回答? 生2 :还可以读:处处、歌曲、脉搏师: 接下来我们品读这两段直接写景的段落, 看看朱自清是用什么方法把我们带入这意境中去的。一般来说写景抒情的散文, 分析的时候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写了什么, 第二个是怎么写,第三个勾勒了怎样的意境。( 师板书:什么、怎么、怎样) 师:好,我们先一起来学第四小节,这一小节中同学们找一下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学生齐声回答: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师板书: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师:那么这些荷塘的景物在作者笔下的形态是如何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荷叶,作者说它像什么? 学生回答: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师板书:像裙) 师:那么这个“裙”本身说明了荷叶的什么特点? 亭亭舞女的裙,大家都看过芭蕾舞女演员舞裙旋转起来的样子吗? 那么整个荷塘里面的叶子像舞女转起来的样子,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大而又高。师:说明高的还有“亭亭”。另外荷叶还有什么特色? 弥望的是什么? 生齐回答: “田田的叶子”。师:那么“弥望’’说明什么?“田田的叶子”又抓住了叶子的什么特征? 生齐回答:多而且相连。师:一片一片很多。我们再来看荷花像什么? 生齐回答:像明珠、像星星。师:用了两个比喻句,两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生3 :明亮。师:为什么会是明亮?生3 :因为在月光下。师:好。那么我们再比较两个比喻有什么不同? 刚才我们说相同点是“明亮”。不同点, 前面一个比喻是单一的比喻,后面的比喻有几个? 学生回答:有两个比喻。师:哪两个比喻?“碧天”和“星星”,请同学们找一下本体。生齐回答:荷叶和荷花。师: 所以这两个比喻把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的那种洁白、明净、光亮的特色描写了出来。那么老师觉得作者在写荷叶、荷花的时候,有些词语可以写得直接一点,比如: “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老师把它改一下: “零星地开着一些白花,有已经开着的,有刚刚含苞的”:同学们比较一下,作者的用词和老师的用词意思一样吗? 学生回答:一样。师:但是有区别吗? 作者的用词有什么特点? 生4 :生动一些。师:生动体现在哪一个词语上? 生4:“有袅娜地开着”、“点缀”。师: “点缀”与“出现”的区别在哪里? 生4:“出现”就是整个地出来, “点缀”说明花很少。师: “袅娜”跟“已经开着”有什么区别? 生4 :它的形态要美一些。( 师板书:形态美。) 师:因此作者给我们描绘的是一种形态美。那么,他又是如何来写花香的呢? 林黛玉在《游海棠》中有一句好诗“见得梅花一缕魂”, 可见花的魂在于一缕香, 荷香该怎么描绘呢?“香喷喷的”、“很香”,这样行吗? 学生回答:不行。师: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生齐回答: “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比喻生齐回答:通感。师:很好。那么是哪两种感觉互通呢? 生齐回答:嗅觉和听觉。师:噢,是嗅觉和听觉。同学们考虑一下,一缕缕清香,远处高楼上传过来的歌声,那么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齐回答:淡淡的、隐约的、微弱的、断断续续的。师:好。词语用得非常好。而且是一阵一阵地过来的。接下来他又写了荷叶, 这时荷叶与前面的荷叶有什么不同吗?“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有一丝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