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会宁红色精神教育传承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会宁红色精神教育传承分析及对策研究
 
 
胡小元 徐有芳
摘要:会师精神可以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文化精神。本文以会宁当地中小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立足于积极向上的会师精神,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展开对当地中小学生关于会宁红色精神教育传承现状的调查。并通过分析数据与调查结果发现,当地中小学生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视程度较低,部分家长与老师也不太关注学生对会师精神及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承。本文旨在针对这一传承现象,设计了一个宣传性网站,并为其今后发展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会师文化;教育传承;宣传网站
会宁县,隶属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会宁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会宁是西北教育名县,有“西北高考状元县”和“博士之乡”的称号。民国二十五年十月(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成功会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会师精神是历史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抗洪精神一脉相承,其实质和精髓是艰苦奋斗、实
事求是、团结一致、敢于胜利。
一、会师精神教育传承现状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调查法,分别针对会宁当地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和中小学教师发放了相关调查问卷,并对部分老年人群体进行了实地采访。其中总计发放问卷500份,其中对教师发放问卷50份,对家长发放180份,对中小学生发放270份,经过线下调查填写,最终有效回收问卷数370多份。经数据分析,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当地部分中、小学生对会师精神、会师历史和会师文化等的了解还是较为模糊,对于文化知识的掌握范围仅仅局限于课本,过于笼统化;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红色精神方面的教育不太重视,对学生更倾向于应试的理论知识教育。
二、原因分析
(一)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随着会宁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人们已从吃饱穿暖的时代过渡到了吃好穿好的时代,思想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当地中小学院校虽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身着校服,但从学生们的名牌鞋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追求潮流、追求时尚,艰苦奋斗的观念也不再像以往艰苦岁月时那样深入人心。
(二)地方性文化课程较少
就当地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接受地方性文化课程教育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学校一般没有开设红色精神文化教育的相关课程,而且进行文化精神教育的培训与实践活动也比较少。在校期间,他们对文化精神的了解大多来自语文老师和历史老师的课外拓展。
(三)对旅游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视
不少学者认为会宁应大力发展旅游业。比如段亚平在《加快发展会宁红色旅游业的实踐与思考》一文中强调应加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并对会宁旅游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有效性建议。旅游文化带动了会宁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不难发现,会宁当地旅游文化的发展更倾向于单纯的旅游经济,比如“网红桥”的建立,是为了迎合观众喜好意在吸引游客消费,以此来带动经济发展;相对而言,旅游业的发展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较低,且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红色文化传承的相关措施和方案也比较少。
三、对策研究
(一)开发相关校本课程
甘肃会宁的杨红霞老师在《把弘扬会师精神融合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中也认为应结合会宁县教育教学,将弘扬会师精神融

会宁红色精神教育传承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