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碾童案别苛责他人放纵自己.doc反思碾童案别苛责他人放纵自己
反思碾童案别苛责他人放纵自己陈先生是碾童案中“18路人”之一,这几天他被辱骂短 信和电话困扰,有位“道德狂人”甚至每天发十几条短信辱骂诅咒他。而类似这样的“道 德狂人”在网上就更多了,跟帖中对“18路人” 一片“皆曰可杀”之势。,,[详细]
然而奇怪的是,前一段时间发起的“扶老太太宣誓”,却被大多数人冷嘲热讽,他们以 彭宇案为例说明这事干不得。
真不知道国人是太讲道德还是太不讲道德。如果太讲道德,为何被一个彭宇案就吓住 7?如果太不讲道德,为何又对“18路人”如此“眼里揉不得沙子” ?
陈先生自称没有看到地上的小悦悦2011-10-24第1850期
今日话题 嫉庸如仇,不惜苛暴?
陈先生收到的大量恐吓短信
冷漠路人是小人、庸人,但不是恶人
什么是小人?在孔子眼里,君子就是标榜道德的人,而小人相反。但一个人不标榜道德 不意味看他就是坏人、恶人,正如雷锋之外,并不全是奸恶之徒,还有大量“芸芸众 生”,孔子所说的小人,就是指这些庸俗的“芸芸众生”。
依此来看,冷漠路人就是小人、庸人,他们没有帮助别人,但也没有主动去损人利己、 贪赃枉法。,,[详细]
嫉庸如仇,何以嫉恶?
中国人往往不注意区分“可以”和“应该”。“可以”是以法律为界,法无禁止即可 以。而在法无禁止的广阔区域里,有一些作为符合人们的价值观,另一些则不符合。符合 的我们说它“应该”,做应该做的事你就道德高尚,正如救人的陈阿婆;不符合的我们说 它“不应该”,做不应该的事你就道德低下,正如18路人中的冷漠者。,,[详细]
这些冷漠者做了可以做而不应该做的事,该如何对待他们呢?道德批判自然是少不了 的,因为他们确实道德低下嘛。但是对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的骚扰、辱骂、恐吓、诅咒就未 免苛暴,嫉庸如仇,何以嫉恶?
为什么庸人最易受攻击
更不正常的是,你会发现现实中,往往是嫉庸如仇,却不嫉恶,更不嫉己。
谁都知道,对于见死不救,冷漠路人固然不光彩,但他们的确也没有救人的硬性责任。 而政府部门却不同,政府部门是负有社会管理、社会救助的法定责任的,当前见死不救的 现象如此严重,这岂能说不是政府部门失职?失职是既不应该,也不可以,如果说冷漠是
庸,那么失职乃恶,为何不见有“道德狂人”把骚扰陈先生的精力花在嫉恶上?
从概率来讲,那浩浩荡荡诅咒陈先生们“天打雷劈、不得好死”的人群中,难道不也充 斥看冷漠路人?如果这些人真的这么嫉恨冷漠,何以只见他们诅咒别人,不见他们诅咒自 己?显然,恶的碰不起,又不愿碰自己,所以就把“18路人”拉出来揪斗吧。,,[详细] 从庸如流,甘愿苟且?
彭宇案判决被称为墓碑式判决
彭宇案是庸人的“救命稻草”
彭宇案的确是制度之失,对人们做好事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类似的制度之失还不止于 此,人们觉得“好人难做”不无道理。
然而制度之失还远没有封死人们做好事的路子。首先,做好事未必会被讹诈,其次讹诈 未必会得到法律支持,第三把事情做得周全有很多方式。
总之成为第二个彭宇是小概率事件,怎么可能一个彭宇案就把君子都吓成小人了?真实 情况可能是,彭宇案的作用不是扼杀了很多君子,而是让本就是庸人者庸得更加心安理 得。当庸俗有了个得力借口时,人们便呼啦啦的跑过去,真可谓从庸如流。,,[详细]
即便制度真的让君子难做,我们便要一庸到
反思碾童案别苛责他人放纵自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