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牡丹花.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魏花:牡丹花后
魏花牡丹,又名魏家花、魏红,千瓣,花朵肉红色,因花大而美艳,被誉为牡丹花后。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载:“魏家花者……出于魏相家。”相传樵夫在寿安山中见到这种牡丹,遂挖来卖到后周宰相魏仁溥家。魏家位于今洛阳北的魏坡村,魏花之名也由此而来。周师厚描述魏花,称“其花端丽,精彩莹洁,异于众花。洛人谓姚黄为王,魏花为后,诚为善评也”。
魏花端庄美艳,晶莹出众,被人评为牡丹花后,备受尊崇。有人数过它的花瓣,据说有700多瓣,可见花大繁密。当时魏府林池馆舍面积很大,魏花刚面世时,人们慕名想来一睹芳容,都要交十几钱的“参观费”,才能乘船渡过园池,抵达观花之所,凭此一项,魏家每天收入颇丰。后来魏家败亡,园产出售,魏花牡丹才流传到了民间。
现在魏花已不多见,人多谓魏紫为花后。据记载,魏紫应为魏花的紫色花,属变异品种,产自宋代洛阳。
豆绿
豆绿牡丹出自洛阳,俗称绿牡丹,是牡丹四大名品之一。
在牡丹品种中,豆绿是唯一纯正的绿色珍品,花为绣球型,因色如青豆而得名。此花是晚开品种,初开时呈青绿色,盛开时颜色渐淡,阳光下花色变白,清爽雅致,风韵独特,有一种另类脱俗的美。
宋朝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洛阳花工宣和中以药壅培白牡丹如玉千叶、一百五、玉楼春等根下,次年花作碧色,号欧家碧。”欧家碧是豆绿的古名。1957年,我市进行牡丹品种调查时,将其记为绿牡丹。
关于豆绿牡丹,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称它是百花仙子头上的绿玉簪所变:一名花农辛苦培育出了牡丹新品种,却未能夺得“花魁”称号,一气之下欲摔花盆,被百花仙子劝住。百花仙子告诉他,想种出名花,就要经得起磨难,说完从头上拔下绿玉簪,随手丢入土中。数年后,花农在埋有玉簪的土中培育出了晶莹似玉的绿牡丹。
豆绿牡丹刚培育出来的时候,因为比较稀有,人们争相观看,有“豆绿值千金”的说法。如今,豆绿牡丹在我市各牡丹园多有种植,人们可以尽情观赏。
赵粉
赵粉是牡丹四大名品之一,粉色花,因出自清代赵家花园而得名。
赵粉牡丹为中花偏早品种,初开时花为粉红色,盛开至将谢时为粉白色,花形多样,同一植株上,有时可出现荷花形、皇冠形等不同花朵,花瓣可多达180片。由于开花量大、花色娇艳、花香细润,赵粉牡丹十分适合园艺观赏,也是冬季催花的好材料。
在培育过程中,人们发现赵粉牡丹生命力较强,栽培起来难度不大,开花也较容易。在姹紫嫣红的牡丹园中,你会发现赵粉的美格外有亲和力,让人难以抗拒。
早在1964年,我国著名画家田世光先生就运用高超的绘画技法,将赵粉等十几种名贵牡丹的美定格在了小小的邮票中。
玉板白
玉板白又名玉版白,单瓣,白色花朵,出自洛阳。
宋代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记载:“玉板白者,单叶白花,叶细长如拍板,其色如玉而深檀心。”此品牡丹花朵为荷花型,花瓣洁白,温润似玉,有深檀色的花心,是白牡丹中的出色代表,很多牡丹谱记中都有它的影子。
据记载,唐代长安慈恩寺的元果院中就已种有白牡丹。但是,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审美,多取富贵艳丽之意,因此偏爱红色、紫色,白牡丹少有人眷顾,其栽培发展也很缓慢。到了宋代,洛阳牡丹已甲于天下,但白牡丹在城中人家仍不多见。欧阳修也是随钱思公到洛阳福严寺时,偶尔见到了这种牡丹。他问了寺中僧人,得知这种白牡丹叫玉板白,后来就再没见过。
玉板白是早花品种,开放时清冷洁净,卓尔不群,似乎与热闹的春光格格不入。因此,文人雅士多认为玉板白牡丹就如君子,清高无欲,淡泊出尘,是富贵牡丹中的另类品种。明代著名文学家李东阳就在《镜川先生宅赏白牡丹》一诗中,以名句“玉堂天上清,玉板天下白”表达了对玉板白牡丹的赞赏。
朱砂红
朱砂红牡丹,千瓣,红色花朵,以花瓣颜色鲜红亮丽而著称。
宋代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记载:“朱砂红者,多叶红花……花叶甚鲜,向日视之如猩血。”意思是说这种牡丹的花瓣颜色异常鲜丽,对着日光看就像猩红的血色一样。
在《洛阳牡丹图》中,欧阳修还留下了“寿安细叶开尚少,朱砂玉版人未知”的诗句,表明朱砂红牡丹刚培育出来时非常罕见,不为人所知,因为这是著名花匠门氏嫁接而成的新品种。
如今栽培的朱砂红牡丹沿用古名,该品种植株生长旺盛,分枝能力强,喜欢在背阴的地方生长。花初开时为艳紫红色,有光泽;花快谢时为紫红色,蔷薇型,花瓣稀疏,花心近雌蕊处有剪绒状花瓣。朱砂红盛开时花朵较大,花与叶面齐平或稍低于叶面,中花品种。
二乔
出自洛阳,又名洛阳锦、花二乔,蔷薇型,中花品种,是洛阳牡丹的传统珍品,在复色系中排名第一。
关于二乔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宋代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中:“‘二色红’,千叶红花也。元丰中出于银李园中,于接头一本上歧分为二色,一浅一深……”专家认为,当时的“二色红”,就是后来的二乔。
清代《曹州桑篱

牡丹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