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学生物集体备课记录.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学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LT
生物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生物教研组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年级
八年级
参与人员
武红 刘婷婷 张新华
中心发言人
武红
中心议题
讨论通过生物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中心发言
内容:
1、传达教研室精神;“同研一节课”   
2、研究课题:“拟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明确组内分工;
3、讨论通过生物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预期目标:
通过研讨,大家同研这一节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呈现出很多好的教学意见和方法,最后经大家筛选,我们明确了课上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法,对于较难理解和比较抽象的内容大家一致认为应放慢讲课速度,给学生补充,让学生吃透,有的放矢,并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才有好效果。
教师要大量搜集事例加以论证,更有说服力,效果会更好。
参与人员:
张新华 武红 刘婷婷
生物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生物教研组
时间

地点
生物实验室
年级
八年级
参与人员
武红 张新华 刘婷婷
中心发言人
刘婷婷
中心议题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中心发言
内容:
“同研一节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可以分为两大板块,一块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块是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学情分析:第一板块,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但对于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还是影响分不清。而第二板块的探究实验,由于学生刚接触,相对陌生,师要创设好背景,加以引导。  
参与教师
议课:
研讨效果:本节内容对第一板块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处理,可以多媒体先展示相关图片----然后让学生思考----再由生举例,师生对话
交流的方式来突破重点。  
对第二板块的“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处理,在“提出问题”这步,可提供一个小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而在“制定计划”这步,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等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媒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干湿计。  
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模式:知识回顾→师生交流→例题剖析→方法概括→相关训练 
预期目标:
在课堂的实施中,应注意让学生充分举例,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感受成功的喜悦。本节知识点多而琐碎,如果每个知识点都详细讲解,45分钟时间很难处理完,复习效果也很难保证。既然“学生会的老师可以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老师可以不讲,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学会的老师可以不讲”,那我们可以把时间“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素质
教育的精髓。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教学的重难点。  
 
参与人员:
武红 张新华 刘婷婷
生物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生物教研组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年级
八年级
参与人员
武红 张新华 刘婷婷
中心发言人
张新华
中心议题
生物圈中其他生物-- 陆地生活的动物
中心发言
内容:
“同研一节课”——陆地生活的动物
1、教学目标
2、教学策略
3、如何完成对陆地生活动物中的地下穴居类群的观察和概括。
参与教师
张新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到教材的编写特点,要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典型动物的介绍,得出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特点,重点关注运动、呼吸等方面。本节强调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
议课:
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刘婷婷:要完成对陆地生活动物中的地下穴居类群的观察和概括。建议课前布置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察蚯蚓;课上引导学生实验、观察、讨论、交流。教师应引导并鼓励学生设计有创意的实验。在总结概括出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简介水蛭和沙蚕,完成有关环节动物主要特征的总结。
武红:下来后写好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提出自己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共享资源,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下次集体备课时会诊,共同排除困难。
预期目标:
能完成教学目标特别是实验教学的完成,关注探究,关注实验的设计与归
类,理出实验的教学方式,探索“引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中学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16581885
  • 文件大小4.10 MB
  • 时间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