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规划目标
公厕建设按照布局合理、美化环境、方便使用和有利于环境卫生作业的要求进行,近期完成旱厕改水厕工程,使水厕率达100%,逐步提高公厕等级,力争在2010年前全部公厕达到二类以上,一类公厕达到20%以上,至2020年一类公厕达到90%以上。
、公共厕所规划原则
1)、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根据城市用地性质确定公厕设置密度、设置间距和建筑面积。
2)、公厕设置密度与人流密度相一致,公厕规划应满足居民出行时对公厕的需求。
3)、公共厕所尽量结合生活垃圾转运站进行设置。城市用地较为紧X的地区可结合城市改造建设附属式公厕。
、公厕设置要求
1)、规划公厕主要在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与工业、仓储用地与商业区、市场、客运交通枢纽、体育文化场馆、游乐场所、广场、大型停车场、公园与风景名胜区等人流集散场所附近设置。
2)、独立式公共厕所与相邻建筑物间距宜设置不小于3m宽绿化隔离带。尽量结合垃圾收集站、垃圾转运站进行设置。
3)、附属式公共厕所应不影响主体建筑的功能,并设置直接通至室外的单独出入口。
4)、在满足环境与景观要求条件下,城市绿地内可以设置公共厕所。
、中心片公共厕所规划
1)、中心片公共厕所设置指标的确定
中心片位于河东主城北部,东至东二环、浏阳河,北到浏阳河,西临湘江,南至南二环。
该片主要为现状老城区,人口密度较大。现状有公厕325座,%。
根据中心片分区规划(送审稿),其功能定位为集信息、金融、商务、行政办公、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核心区域中心片,是主要的人口聚集区,故规划公共厕所设置指标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X》GB 50337-2003中公共厕所设置标准取规X的高限值。其公共厕所设置指标见表4-1-1。
2)、改造
中心片居住用地中旧城区居住占有较大的比例,由于历史的原因尚存在住宅厨卫设施不全的棚户,需要公厕来加以弥补,故现状公厕数量较多,所占比重较高。随着旧城改造的实施,住宅条件的改善,旧城区居民对公厕的需求将大大减少。故公厕改造重点地区为旧城区,规划结合旧城区改造,对旧城区公厕网络体系进行梳理,调整公厕布局结构,对公厕进行改造,主要为以下四大类公共厕所:
a、旱厕
b、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的公厕
c、三类公共厕所
d、年代久远的公厕
切实改善旧城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旧城区环境质量,改变旧城区脏、差、乱形象。
3)、新建
中心片旧城以外地区环卫设施布局较为合理,以城市道路为骨架的线形公厕系统初步形成。该地区现状公厕等级以二类为多,规划以新建公厕为主,完善和发展公共厕所网络系统。
新建公厕主要设置火车站、侯家塘、东塘等人流较集中的大型公共建筑与公共场所与劳动路、韶山路、车站路、营盘路、芙蓉路等城市主要道路沿线。新建主要在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中设置。
根据中心片分区规划(送审稿)确定的各类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规划新建公厕103座,其中居住用地中规划新建公厕41座,公共设施用地中规划新建公厕42座,工业、仓储用地中规划新建公厕2座,其他用地中规划新建公厕18座。规划建议保留改造现有公厕209座。规划公厕情况见表4-1-2。
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公共绿地与其他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的公厕不低于一类标准;主、次干路与行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的公厕不低于二类标准;其他街道与区域的公厕不低于三类标准。
、岳麓山片公共厕所规划
1)、岳麓山片公共厕所设置指标的确定
岳麓山片位于河西新城南部,东起潇湘大道,北至龙王港路、龙王港,西至西三线、岳麓区区界,南至靳江河。
该片现状有公厕22座,其中溁湾镇周边地区6座,其他主要分布在望月湖小区与麓山南路沿线。
根据岳麓山片分区规划(送审稿),其功能定位为文教科研、风景旅游休闲基地,该片居住均为新建居住区,而公共设施用地以教育科研用地为主,故规划公共厕所设置指标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X》GB 50337-2003中公共厕所设置标准取规X的低限值。其公厕设置指标见表4-1-3。
2)、新建公厕
新建公厕主要设置溁湾镇副中心、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入口处等人流较多的场所与麓山南路、潇湘大道等城市主要道路沿线。主要在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中设置。
根据岳麓山片分区规划(送审稿)确定的各类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规划新建公厕34座,其中居住用地中规划新建公厕7所,公共设施用地中规划新建公厕18座,其他用地中规划新建公厕9座。规划建议保留改造现有公厕17座。规划公厕情况见表4-1-4。
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公共绿地与其他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的公厕不低于一类标准;主、次干路与行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的公厕不低于二类标准;其他街道与区域的公厕不低于三类标准。
、银望东片公共厕
3——公共厕所规划目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