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口乡王洞中心小学乡土教材作者:王爱国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 其源头峰峦叠嶂, 峡谷幽深。入豫后经辉县市、林州市、浚县。在淇县淇门入卫河, 全长 161 公里。淇河河谷狭窄,两岸峰峦竞秀,千岩万壑,地形复杂,高低参差。鹤壁境内是淇河最秀丽的河段。河水清澈见底, 纯净甘甜, 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河流。几千年来,淇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两岸的儿女,人们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 像想呵护母亲一样呵护着美丽的淇河。淇河亦称淇水, 河水清澈见底, 美丽而又富饶, 虽是一条小河, 但在我国文明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多次咏及淇水。淇鲫鱼也像淇河一样驰名遐迩。古诗曰:“以其食鱼,唯淇之鲫。”明代万历年间还被列为贡品, 今日来淇县旅游观光者有“不到云梦非好汉,不吃淇鲫真遗憾。”一说。淇鲫鱼是淇河多种鲫中最好的一种,是淇县历史上的名贵特产。它生长在淇河下游的淇县庙口乡青岩绝至高村镇石河岸段,水域长约 28公里, 重点段在贺家村附近。淇鲫鱼是一种罕见“三倍体”珍贵鱼类, 外形具有体态丰满, 脊宽背厚( — 厘米), 体短( 最长只有 25 厘米) 的特点, 所以又称双脊鲫。因生活环境不同, 体色分为金黄、青灰、银白三种。该鱼骨细小,肉肥厚,细嫩刺少,含肉率 73% ,含蛋白质 % (比黄河鲤鱼高 % ), 含脂肪 1% 。炖熟后, 腥味小, 肉嫩色鲜, 腮甜可食, 汤呈乳白色, 有粘性, 不易变质, 食之可口, 营养丰富, 回味无穷。这种鱼体形奇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乃鲫中上品, “国之瑰宝”。因该鱼脊背厚度为一般鲫鱼的 2 倍,一般鲫鱼个小体轻,重不过 500 克左右, 而双背鲫鱼大的高达 2500 克左右, 是鲫鱼中的一个绝无仅有的品种。双背鲫鱼是珍奇的高蛋白、低脂肪、肉质细嫩、味美质佳鱼种。其形成与淇河中段大量地下温泉水注入有关, 这里地下温泉水储量丰富,泉水甘洌,锶含量 6 毫升/升, 水草丰盛。水生昆虫较多, 浮游生物丰富,含有多种稀有元素,这显然与双背鲫鱼形成关系密切。明代还专门把淇河鲫鱼列为宫廷贡品供奉皇室。淇鲫鱼繁殖率高, 但适应性极差。 1962 年淇河内这种鱼还很多, 由于淇河水质的变化,到 1984 年河内仅剩少量杂交种类,纯种已濒临绝种,为拯救此优良品种,重振淇河资源优势,淇县于 1985 年建立了“淇鲫鱼繁殖基地”, 鱼池面积达 40 余亩, 组织技术人员引淇河水入池, 从淇河中捕捞淇鲫鱼放入池内繁殖、提纯、复壮, 该项目已列入河南省重点科研项目。近年来, 该基地与中国水产研究所及河南省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开发, 对淇鲫鱼生活习性、繁殖规律、易地生长、提纯复壮等项目进行研究, 经甘肃、上海等地饲养, 初步获得成功。目前养殖水面已扩大到 200 余亩, 形成年产鲜鱼 3 万斤的生产规模, 从而使淇鲫鱼绝处逢生,也使淇河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出来。沿淇河而上,走到庙口乡贺家村西二公里处从淇河南岸沿屹岖小道拾级而上; 左边是雄伟的太行山, 右边是悬崖千仞的峭壁。大约走 20 分钟左右到达山门口, —进山门, 豁然开朗, 眼前展现出—狭长地段。岩层耸翠,—飞阁流丹, 幽雅灵秀。东侧是千仞悬崖。俯瞰河底, 使人目眩;举目仰视,山岩突出于外, 青岩绝上有一石洞,名青岩洞,亦
乡土教材-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