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中学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40分)
1.(3分)(2008•崇文区学业考试)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激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若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d>c>a>b
B.
d>a>b>c
C.
d>b>a>c
D.
b>a>d>c
考点:
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分析:
电池中被腐蚀的金属是活动性强的金属;金属和相同的酸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反应剧烈;金属的置换反应中,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
解答:
解:①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上金属失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而被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而不易腐蚀,b不易腐蚀,所以金属活动性a>b;
②金属和酸反应,较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较剧烈,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所以金属活动性d>a;
③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中,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所以b的活泼性大于铜;
④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中,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所以铜的活泼性大于c.
所以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难度不大,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有:原电池中的正负极材料、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金属和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等.
2.(3分)(2014秋•北仑区校级期中)在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NH3当增大压强使容器体积缩小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
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多
B.
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
活化分子百分数未变,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D.
分子间距离减小,使所有的活化分子间的碰撞都成为有效碰撞
考点:
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增大压强使容器体积缩小时,单位体积内反应物浓度增大,所以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但是活化分子百分数未变.
解答:
解:A.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分子运动速率不变,故A错误;
B.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不变,故B错误;
C.大压强使容器体积缩小时,单位体积内反应物浓度增大,所以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但是活化分子百分数未变,故C正确;
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只有取向合适才能发生反应,才是有效碰撞,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影响活化分子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外界条件对活化分子的影响不同,把握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3.(3分)(2014•七里河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kJ/mol
B.
CO(g),则2CO2(g)═2CO(g)+O2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考点:
热化学方程式;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燃烧热.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根据中和热的定义判断;
B、根据反应热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判断;
C、根据吸热反应的定义判断;
D、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判断.
解答:
解:A、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中和热必须是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几元酸、碱无关,故A错误;
B、燃烧热是指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在反应方程式
2CO2(g)═2CO(g)+O2(g)中,CO的计量数变成2,所以反应热是其燃烧热的2倍,且是吸收能量,故B正确;
C、吸热反应是指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是否加热无关,故C错误;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