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3-北田村改2.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田村基本情况北田村, 座落于胡屯镇北端, 距胡屯镇驻地 5 公里, 北于高唐县南镇接壤, 南于赵壕村相邻, 东靠徒骇河与国道 105 线。与谷家堂隔河相望, 村头有徒骇河大桥( 原名北田大桥) 连接两岸, 西面有原县大道与周小村紧相连, 村庄滨河而建, 又有陶刘沟分支从村西流至邢寺,这里交通便利,水浇条件良好,土地肥沃。全村有 132 户,共 412 人,男性 197 人,女性 215 人,其中:田姓居多占 113 户( 360 人) ,谷姓 15 户( 42人) ,张姓 3 户( 9人), 赵姓 1 户,其子赵建祥已迁回原籍赵壕村,仅母亲一人在此居住。全村所有居民皆为汉族,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有耕地 680 亩, 村中有两条东西大街贯穿, 有多条南北胡同连接全村, 原先村内坑塘有 4 处,随时代变迁,坑塘也随之消失现仅存 1 处,且面积所剩无几,村内基础设施完备, 通电、通路、通自来水, 通讯, 电视已实现数字化。村内有卫生室 2处, 建材制砖厂 1处, 村办公室 1处, 村民居住条件良好, 100 %住房皆为砖木结构瓦房。北田村, 在此地立庄, 由来已久, 据记载明洪武年间, 始祖田平安, 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立庄, 名曰, 田庄, 此名自始至解放前一直演用,早年村中无其他姓氏,至清朝末年( 1900 年)谷氏有立由徒骇河对岸的谷家堂迁来落户,赵姓及张姓分别在解放后 50 年代和 60 年代,先后因男到女家落户由赵壕和南镇而迁至田庄,解放前及解放初期隶属博平三区管辖, 1956 年茌博二县合并后由胡屯乡管辖, 因地处胡屯乡北端,故易名,北田庄,一直演用至今,解放前后,田氏家族曾留有《田氏族谱》一本,存放于田润之家中, 1967 年“文革”期间被焚毁,至今在无修谱记录。经济发展农业经济人们一直以务农为生, 主要种植作物是: 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谷子、高梁,建国前人们固定守着传统的种植方式,生产能力低下, 并且无力抗拒各种自然灾害, 粮食产量很低, 人们生活度日如年, 更甚者背井离乡闯了关东, 田文亭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解放后农业经济日渐好转,至 70 年代后, 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 人民生活基本实现温饱。生产方式及种植模式的改变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仍以粮食生产为主。 80 年代,棉花生产达高峰期,由于土地面积匮乏,种植模式由原来的小麦、玉米间作套种,改为小麦、棉花间作套种,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又扩大了棉花种植面积,给人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农业经济上了一个台阶。 90 年代村里为发展农业经济,组织村民到寿光县参观学习先进的蔬菜生产模式, 开始种植冬暖式大棚,第一批建冬暖式大棚种植黄瓜并取得成功,一时村里兴起“大棚热”,第二批建冬暖式大棚 78 个,形成一定规模, 棚菜生产使村里的经济水平又上新的台阶。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畜牧养殖也是由小到大,循序渐进。解放前, 家畜家禽的养殖, 以牛、羊、鸡为主, 以家庭散养的形式存在,数量甚微。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实现集体所有,“牛”由生产队集中饲养, 主要作为役牛使用,至 60 年代后期家家户户养猪, 70年代达到鼎盛, 全村年出栏量也仅为 200 余头, 为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80 年代实现联产承包制度后,家家户户养牛,除充当役牛外, 还为市场提供肉牛。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耕牛已淡出农田, 养牛业也随之消声匿迹, 现如今有养羊专业户 2户, 每户每年出栏量 150 头左右,渐渐形成规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前及初期的土地所有权以个人所有的形式存在, 1953 年政府将土地集中起来成立合作社, 1958 年成立人民公社土地被公有化,集体经营,人们参加集体劳动,按劳取酬,直到 80 年代联产承包农村经济体制发生改变,分田到户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 粮食、棉花、蔬菜产量大幅度提升, 带动养殖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在这里表现为土地由解放前的分散经营到互助组合作社及人们公社的集体经营, 然后实行的联产承包, 每一次改革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到如今大面积成规模的土地流转成为发展趋势。农业机械化进程人们在农业生产方面自立庄到解放初期固守着传统的生产方式, 使用农具非常笨重, 有木耧、木犁、抿耙、雁耙、橯、大撅、铁铲、锄头、镰刀等, 浇地提水有轱辘、水桶, 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下。随着时代变迁进入 70 年代,人们运输不在使用手推车、地排车,而是拖拉机,浇地也建立了扬水站,扩大水浇面积, 提高了粮食产量,农业机械化进程越来越快, 80 年代耕种仍然是遍地耕牛, 收割大部分仍靠镰刀人工收割, 90 年代实现了机耕、机播, 小麦实现机割, 但仍在场间打压, 玉米收割仍是人工。进入 21 世纪, 在这里的农业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 机耕

3-北田村改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