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一、脏腑的分类、生理功能及特性
五脏-肝、心、脾、肺、肾-化生、贮藏精气:藏
而不泻,满而不实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传化水
谷: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态似腑-中空有腔
功能似脏-贮藏精气
脏腑
藏而不泻
第一页,共54页。
(一)脏象
二、脏象及脏象学说的概念
脏-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
象
形象-体内脏腑的形态
现象-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表现于外的生命现象。
第二页,共54页。
(二)脏象学说:以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为中
心、结合脏腑与形体、官窍的关系以及
脏腑与自然界关系的学说。
三、中医学研究脏腑的主要方法
活体观察法
由表知里
以象测脏
第三页,共54页。
第一节 五脏
一、肾
(一)概述
阴脏、阴中之阴
藏精、主水、主纳气
肾
主体--肾
内系--膀胱、骨、耳、二阴、唾、发、志、恐
外应--水、北、冬、寒、黑、咸
第四页,共54页。
(二)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概念:肾具有贮存,封藏先后天精气的生理功能。
藏-闭藏、贮存
精-是构成人体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精以作用分
广义-泛指体内一切精微和作用十分重要的
物质(如:气、血、津液、水谷精微
等)
狭义-生殖之精
第五页,共54页。
藏先天之精
第六页,共54页。
肾精的来源
父母的生殖之精-先天之精
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脏腑化生的精微-
后天之精
先、后天之精的关系:
先天之精是后天之精的基础
后天之精滋养先天之精
相生互促
第七页,共54页。
肾藏精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对肾中精气于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进行促进及调节生理效应的概括。
(1)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
发育期
女(七一二七)
男(八一二八)
肾气初盛:
齿更、发长、天癸至
经通 精泻
有子
盛壮期
女(三七一四七)
男(三八一四八)
肾气充满:
真牙生、发长极、筋骨坚、身体壮
第八页,共54页。
衰老期
女(五七一七七)
男(五八一八八)
肾气渐衰,形体渐老
天癸竭
经绝
精少
无子
其中,齿、骨、发、女子月经、男子泻精是肾中精气充盛与否的重要标志。
以上是肾气盛衰与人体发育衰老关系的一般规律,如果人禀赋雄厚,养生得法,就可“肾气有余”而获得更高寿命并且具有生殖能力。从中不难发现肾中精气在生长发育及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生殖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无论养生抗衰老,还是治病,均应以保养肾中精气为首务。
第九页,共54页。
(2)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肾中精气
生理效应
肾阴
元阴 真阴 真水
肾阳
元阳 真阳 真火
人体阴液之本
人体阳气之本
促进人体的滋
润、宁静,成
形和制约阳热
促进人体的温
煦、气化、运
动、兴奋和制
约阴寒
制约互用
第十页,共54页。
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