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教案设计题目: 墨与彩的韵味姓名: 曹胜利班级: 09级2班学号: 20090942146 指导老师: 李貌课题: 墨与彩的韵味课时: 一课时课型: 绘画课授课对象: 初中二年级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墨与彩的韵味》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的课程,它属于中国画中的水墨画。水墨画无论是它的表现方法还是独特的画面效果,都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可以说是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浓缩。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和历史继承性。因此,本课在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艺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也为下一课《笔墨的情趣》打基础。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过程,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感想,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提倡对问题质疑、探究与思考,激励学生发展个性。通过欣赏,学习历代先人们的绘画技法和构图组织方式,历代先人们的用墨用色的技法。以及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以及审美能力。提高同学们的艺术文化修养。 1、知识和技能目标: 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小组探讨欣赏并发言。不要去束缚学生们的思想。要使学生们畅所欲言,以便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状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思想的差异性,可以使老师和学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突出趣味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在玩中学,逐步地体验水墨画的意韵美,逐步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知一草一木都有情,使学生关注生活, 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确立学生健康鲜活的艺术思想。帮助学生了解历代大师们的部分作品和艺术思想。丰富学生的见识,为学生们以后的艺术道路铺下一个炫彩的开始。教学重点: 通过作品分析、教师演示、师生互动实验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握破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份的干湿对彩与墨融合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墨与色的变化及韵味,充实学生的美术史以及加强他们的艺术文化修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提高学生绘画及欣赏的能力。教学难点: 了解对墨与色韵味的变化及发展,引导学生对水墨画“韵味”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并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展开创作。学生们形成一个自己的主观认识。认识的主客观相统一。教学方法: 1、教法: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体现主体性的功能。本节课我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互助互学,勇于探究。我采用游戏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实验法让学生初步感受水墨交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演示法示范水墨画的表现技法,明确学习目的。用欣赏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墨画独特的韵味。 2、学法: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在小学时也没有接触过国画,经济条件都不好。因此,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共用一套学习用具,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虽然我校学生美术基础差,但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别人肯定自己、欣赏自己。在学法上主要运用练习法、评述法和讨论法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范作品、历届优秀学生作品、毛笔、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学具准备: 教材、毛笔、宣纸、墨汁、中国画颜
墨与彩的韵味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