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津冀高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京津冀高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doc京津冀高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摘要: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教育协同发展, 联合培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应运而生。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的构建, 能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提供支持保障, 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进一步发展。关键词:京津冀高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 ( 2016 ) 20-0001-02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重点是将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质量、效果评估等方面构建京津冀农经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 建立和完善联培监督、评价和调控机制,能显著提升京津冀地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一、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的重要性联合培养不仅可以让硕士研究生享受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开阔视野,也能同时获得企业实战的锻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够实现教育资源互补。由于京津冀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有学者用高等教育规模(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生数)与经济规模( GDP )之比反映高等教育发展是否与经济发展同步,结果发现京津冀区域都低于全, 说明京津冀高等教育规模落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首都行政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外移, 这一矛盾将在北京得到逐步改善。相对而言,天津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当地经济发展比较同步。京津冀三地间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协调, 区域内的分布也不均衡。教育资源呈单向流动, 北京和天津的区域“双中心”吸引了河北省大量的优秀教育资源, 限制了河北省的教育发展。受制度机制约束, 京津冀区域教育合作机制缺乏, 合作缺乏对接点, 合作交流水平较低, 区域内院校的办学定位模糊, 专业设置重复, 造成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构建京津冀农经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是实现京津冀教育资源互补的基本要求。 2. 能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在京津冀三方推动下的签署,提出共同探索都市农业的多种实现形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走出去”等方面大背景下, 亟需大批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人才。京津冀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的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 又面向国家需求, 将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能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时效性, 能够解决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 3. 有利于加快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目前, 京津冀区域内总人口已超过1 亿人,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 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尤其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对于全国教育系统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构建京津冀农经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有助于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二、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目标和框架 1.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目标。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有效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更是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使命。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构建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 要坚持京津冀高校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的培养方

京津冀高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1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6-08-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