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防治对策.docx仔猪水肿病的防治对策
仔猪水肿病也叫仔猪胃肠水肿病,或称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所引起断奶仔猪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
发生特点
仔猪水肿病多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多见于春季和秋季。
常限于某些特定猪群,不广泛传播。在猪群中的发病率一般
在10%~35%,其致死率可高达80%~100%。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也偶有发生。在一
窝或一群中,营养良好、体格健壮、生长快速的仔猪常最易发生本病,其发病原因往往与仔猪断奶、生活环境改变、分群、运输、驱虫、防疫注射、气候突变、改变饲料等应激因素有关。发生过仔猪黄痢的猪一般不发生本病。其传染源主要为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由粪便排出的病原菌污染饮水、饲料和周围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导致大量致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在肠道内繁殖,产生大量的水肿病毒素,毒素被吸收后导致水肿病的发生。
临床特征
猪水肿病通常突然发生,一般多为断奶后 1~2周采食
旺盛、个体肥胖的健康猪。发病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
失调和眼睑水肿为主要临床特征。通常发现l~2头体格健壮的仔猪未见到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其病程短的仅为数小
时,一般多为1~2d,最长可达7d以上。发病非常突然,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口吐白沫,叫声嘶哑。呼吸初快而浅,
后来慢而深。心跳疾速,但体温无明显变化。常便秘,但在发病前有一、二天的轻度腹泻。病猪独卧一隅,肌肉震颤,时有抽搐,四肢做划水状运动。有的猪表现感觉过敏,触动
时有痛感,发出呻吟或者发出嘶哑的嗥叫。站立时背部拱起、发抖,如前肢发生麻痹,则站立不稳,后躯麻痹,则不能站立。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摇摆,或盲
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多数病猪先后在眼睑、结膜、齿龈、脸部、颈部和腹部皮下等部位出现水肿,这是猪水肿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
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尤其刚断奶体壮仔猪突
然死亡,剖检可见胃壁及肠系膜水肿等,可初步确诊。
病原菌检查。采取发病仔猪的粪便或新鲜尸体的小
肠前段和后段的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凯或鲜血琼脂乎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经生化试验确定本菌再作肠毒素测定。
~24小时,然后将培养物灌服于初生仔猪,12小时后会出现与发病仔猪完全相同的症状。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猪瘟肠水肿、猪丹毒眼睑水肿,
炭疽内脏和颈部水肿进行区别诊断。另外,出现神经症状应
与肠病毒性脑脊髓灰质炎、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副伤寒、嗜血杆菌病等作区别诊断。
防治对策
采取适当的综合防制措施,加强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
理是预防仔猪水肿病发生的关键。 首先,应防止饲料单一化,
及时补充富含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的饲料,蛋白质水平不要过
高(以19%~20%为宜)。断奶时不要突然改变饲养条件,头几天先减少吃奶次数,然后把母猪移开,使乳猪在原圈舍内
适应几天,然后原窝仔猪同时转出,最初 1、2d要减料,并
%高锰酸钾1~2d,再换口服补液盐水饮服,断奶后逐步将乳猪料换成育成猪料,同时防止个别仔猪吃食过多,保证清洁饮水的充足供应。广东某集约化猪场,在哺乳母猪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