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其对策.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其对策.doc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其对策摘要:心理障碍是影响学生掌握攀岩技术、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与其身体素质、意志品质、保护人员以及攀岩的高度有直接的关系。探索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克服手段和方法,对提高攀岩学习效果、完成攀岩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攀岩运动;心理障碍;原因及对策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1578 ( 2016 ) 05-0350-01 1. 在攀岩运动中产生恐惧心理的因素 由攀岩手法的因素产生。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体向上运动和贴近岩壁。岩壁上的支点形状很多, 常见的也有几十种。攀登者对这些支点的形状要熟悉, 知道对不同支点手应抓握何处, 如何使力。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 根据支点上突出( 凹陷) 的位置和方向, 有抠、捏、拉、攥、握、推等方法。学生的技术水平不高, 在攀壁上对于岩壁上的支点分析不够准确, 产生犹豫的心理, 导致攀岩时手法动作变形, 致使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对能否完成攀岩动作产生心理压力, 恐惧心理随之产生。 由攀岩脚法的因素产生。攀岩要想达到一定水平,必须学会腿脚的运用。腿的负重能力和爆发力都很大, 而且耐力强, 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脚力量。攀岩一般都穿特制的攀岩鞋, 在选购这种鞋时, 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买大了。大脚趾在里面是抠着的,不能伸直。鞋越紧脚,发力时越稳固。一些初学的朋友换脚时是前脚使劲一蹬, 跃起, 后脚准确地落在前脚原在的支点上, 看起来十分利落, 但实际上是错的, 因为这样一方面使手指吃劲较大, 另一方面造成身体失衡, 更重要的是在脚点较高时无法用这种方法换脚。正确方法要保证平稳, 不增加手上的负担, 以从右脚换到左脚为例, 先把左脚提到右脚上方, 右脚以脚在支点上最右侧为轴逆时针( 向下看) 转动, 把支点左侧空出来, 体重还在右脚上, 左脚从上方切入, 踩点, 右脚须势抽出, 体重过渡到左脚。动作连惯起来, 就像脚底抹了油一样,右脚从支点滑出,左脚同时滑入,体重一直由双脚负担, 手只用来调节平衡。双脚在攀登过程中除了支承体重外, 还常用来维持身体平衡。脚并不是总要踩在支点上, 有时要把一条腿悬空伸出, 来调节身体重心的位置, 使体重稳定地传到另一只脚上。脚法在技术上要求速度快、有力量、腕关节灵活,是一项难度很高的技术,对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由于学生掌握技术有一定的难度, 比较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由保护技术的因素产生。攀登者是在保护人通过登山绳给予的保护下进行攀登的。登山绳的一端通过铁锁或直接与攀登者腰间的安全带连接, 另一端穿过保护者身上与其腰间安全带相连的铁锁和下降器, 中间则穿过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保护者在攀登者上升时不断给绳(或收绳) ,在攀登者失手时,拉紧绳索制止坠落。发生突然坠落时, 冲击力是很大的, 直接手握绳索很难拉住, 冲击力主要是通过绳索与铁锁及下降器的摩擦力而抵消的。由于在保护支点上有很大的摩擦力, 所以体重较轻的人是可以保护体重较重的人的。保护技术要求保护者的重量不得轻于攀登者 20 公斤,如果场地是沙石地,导致保护者的脚下不稳,都会影响保护者的心理状态, 在加上保护者保护动作不连贯与协调, 比较容易使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产生慌张心

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其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actupq736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6-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