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品质部组织架构调整方案.docx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最新范本,供参考!
【品质部组织架构调整方案】
制定
审核
批准

目前品质部检验人员共6人,管理人员2人,其中有1人检验人员已提出辞职,2人为2月份新入职的员工,工作技能相对较欠缺。从目前的工作需求来看,在不包含已提出辞职的人员,至少还需配置4人,才能满足目前品质部的正常工作分配。目前的工作分配明细如下表:
编号
姓名
入职时间
所在岗位
具体工作内容
1
陈宽军
2
3
黄大权
跟线
非标玻璃全验(跟线)
4
邓锐智
跟线
非标玻璃全验(跟线)
5
李扬
IQC
零配件检验(五金、塑胶)
6
叶建荣
IQC
右基、包材
7
董青原
IQC
铝材检验(跟线)
8
邓春娇
胶条配单
从以上的工作分配来看,QC的职能分配并没有涵盖到整个公司的品质管控系统,且我认为个别岗位的QC职责实际与本身QC的职责是有较大偏差的,人划分在品质部,但并没有起到及发挥一个QC人员本身职能与作用。就如配置胶条、石基及玻璃全检我认为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
另外,目前的工作分配只涵盖到IQC岗位,甚至涵盖的检验范围也是不全面的,特别是包材,玻璃、五金配件等这些常规性物料,在没有经过IQC进料检验的情况下直接投产,认为在生产前进行“全检”一下就可以发现不良的做法,不仅给生产及后工序检验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和压力,也从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产品的交货时间。没有真正地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反而给客诉带来了可乘之机。

目前,对于由QC来担任全检岗位及配单(胶条),我认为不太合理。首先,QC的职责我认为是负起监督、监管及抽检的责任,如果由QC^负责全检,那么
就从主观上默认了QC的全检职能,不仅提高了质量成本,也会对本身参与生产的一线人员的质量及责任意识更加的松懈。所以,我认为职能的转变和职责的调整是改变目前生产投诉率高的重点,不能从主观上提倡由QC负责全检的事实,
并不是只有QC就能检验和发现问题,也不是非要QC才能做这个全检及配胶条的岗位,而是要从根本上转变生产一线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质量观念、责任观念及全局观念,培养及挖掘一线人员的综合技能,把合适的人员放到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其真正地价值和作用,也方可实现质量稳定,追求质量和效率平衡。
其次,鉴于目前的客诉件数较多,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杜绝及减少此问题,不
仅仅是要建立和健全品质管控机制,使每一个岗位有机并且有效地结合起来,也必须从岗位的实际需求及工作量出发,配置相应的人员予以管控和监督。从根本上转变和调整目前传统的工作模式,特别是品质管控部分,我认为我们不能还停
最新范本,供参考!
留在“品质是检出来的”思维模式上,必须要从职能上真正调整和扭转品质人员的工作职能,由“检验控制”向“预防控制”转变和推进,设置合理有效地质量管控流程,从源头(供应商开发、评价、选择)开始抓起,安外揽内,推进全面质量化管理理念,设置和优化现有的管理流程、工作流程,删繁就简,形成标准
化的管理文件;并结合工作实际,明确各岗位、各工序的管控要点、难点,特别是岗位与岗位间的配合,工序与工序间的衔接工作,我认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梳理。一步一个脚印

品质部组织架构调整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209 KB
  • 时间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