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的教学模式.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的教学模式.doc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的教学模式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 再从认真审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和灵活运用措施出发, 分析了“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以期为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提供建议和参考。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1-8437 ( 2015 ) 02-0110-01 1 概述“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探究, 把具体的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 再用解决问题后得出的结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 不仅能培养学生化难为简的能力, 也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该模式可以满足小学应用题的教学需要,因此应该被广泛利用到小学的数学课堂中。 2“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要把问题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采用与学生生活联系度高并且能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充分调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为后面最为关键的一部份――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比如在讲解应用题中的相遇问题时, 可以先设置一个这样的情节: 小明和小华住在学校相对的两个方向, 假如两人在同一时间从家往学校走去, 两人在几分钟后可以相遇?教师可以把以上情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认真观察两人具体的运动过程, 从而唤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相似的生活经历。这种提出问题的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也让应用题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使数学课堂富有情趣。 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目的大意和出题目的是认真审题的主要任务。学生在解决问题前一定要认真审查题目, 提炼题中的主要和次要信息, 掌握题目中暗含的意思、条件和要求。以比例分配应用题为例: 操场上一共有学生 40 人( 或者共有女生 40人), 其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例是 3:2, 试问男生的具体人数为多少?学生如果出现审题失误的情况, 很有可能把解题步骤写成“ 40× 3/2 ”或者“ 40× 2/3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 首先要认真比较不同题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最后再比较题目中所反映出的数量关系, 从而让学生多角度多方法的解答题目。如此一来, 学生在以后的审题中就能根据题意联想到相关的题目模型, 最终使审题和解题的准确率都大大增加。 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思考,以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小学代数应用题中, 由于其中的知识涉及范围广、难度大,因此学生之间合作性的交流讨论就显得十分必要。比如一道鸡兔同笼数学题: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中,经计算后发现上面共有 35头, 下面共有 94 只脚, 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首先, 学生要独立思考所面对的数学问题, 通过自身的力量尽力完成能解决的那一部分; 其次, 学生可以寻求帮助, 和同学之间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最后, 对于讨论未果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另辟蹊径的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假设鸡和兔分别只有一只脚和两只脚的状态着地, 这样就使题目中的脚

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的教学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