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刘铮教学过程一. 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 首先来看几幅图片, 猜猜这是祖国的哪个城市( 出示关于香港的特色图片)、生回答:中国香港师问:有谁了解香港这个城市呢?生回答。。。。。。 2. 师问:这是在哪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生回答。。。。。。大家看屏幕,( 出示文字“ 1997 年6月 30日 23点 59分至7月 1 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1997 年7月1 日零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中华人民共和江泽民庄严宣告: 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 联合声明>> ,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 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 标志着香港从此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师问: 看了刚才的介绍, 1997 年6月 30日 23点 59 分到 7月1 日零时,这最后一分钟预示着什么? 生回答:香港正式回归祖国香港这座美丽的城市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波折, 直到 97年 7 月 1 日才回归祖国怀抱呢, 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这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板书) 3. 请齐读课题! 二. 1. 请根据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课件:阅读提示 1.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 边读边思考:永载史册的时刻将要到来了,每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 2. 这是一首诗歌,今天老师打破常规不像以前一样一节一节的按顺序讲, 今天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你们, 由你们来选择如何来上这节课, 好吗。这首诗一共 4节, 其实就是 4 幅图, 一幅图就代表着一节内容。请看大屏幕(出示 4 幅图,每个图就是每节内容的代表) ? 1. 进入第 3 幅图(第 3 节) ( 1) (出示课文第 3 节内容) 我们一起先有感情地读读这一节诗(齐读) ( 2) 同学们, 他读着读着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或者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学生答。。。。。大家提的问题都非常好,之所以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那是因为这一节中有一些关于香港的历史我们还不了解, 请大家看屏幕( 出示课文“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这是指的哪段历史呢?请大家继续看屏幕( 播放虎门硝烟的视频或图片文字说明) 1. 看完课件, 谁说说你应该是以什么语气来读这几句话?生回答:痛心,沉重。那你就用这种语气来读一读吧。 2. 继续提问学生: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你的理由是什么?你能不能比他读得更有感情呢?(指导学生复读) ( 3 )老师似乎听出了你们内心的愤怒和痛心,接下来香港还会有怎样的历史命运呢? 请大家继续看这节诗的中间部分( 出示课文内容“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 1997 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1. 听老师先朗读一遍(师范读)这又是说的什么事件呢?发黄的旧条约指的是什么条约呢?我们来看看( 出示割让香港时清政府和英国签订条约的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