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得
罗国才
我执教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已经十三年了,随着实验改革的深化,思想品德新课程在生活化的浸透方面越来越突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开展和学习参和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社会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亲密联络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标准,进步学生的社会适应才能和思想道德觉悟。现将我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请同行们批评指正.(精品文档请下载)
一、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是从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例如我在教学《我爱我家》时,,,他们深深感悟到父母家人对自己的希望和爱。在此根底上,我导入新课:“简简单单的名字,,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那么,什么是家呢?怎样让爱住我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和我一同进入了新课的教学活动。另外,我还采用让学生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事件、歌曲、谜语等方式导入新课。(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巧用时政,变“小课堂为大社会”
思想品德课的一个要求,是实现“小课堂大社会”.利用时政进展教学能紧紧抓住学生,《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时,我利用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金晶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在黑板上写下金晶的名字,给学生讲述当时藏独分子令人愤怒的行径和金晶令人感动的表现,金晶用自己残缺的身躯护住了奥运火炬,大声对藏独分子怒斥:“火炬在我手中,谁也抢不走".当我说完这句话时,我问学生:作为火炬手金晶为什么不顾个人安危而保护火炬?学生自然想到了责任的话题,另外,我还让学生结合社会现象评论:在社会生活中哪些行为是负责任的表现,还存在哪些不负责任的现象,通过这一个个例子,使学生明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充分表达出思想品德课“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以生活化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思想品德科的宗旨是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对知识充分体验,感悟,运用。这就要求老师多设置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主动参和,在无形中淡化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体验意识,积极开展生活化活动教学。起初学生不适应,我便不断采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体验知识,《老师伴我成长》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举一些和老师不能沟通的地方,甚至矛盾的地方,然后议论解决方法,再用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在活动中深化理解知识。就这样,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生活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到达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宣泄的过程,行为有亲身体验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特别可信的。
(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将生活理论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