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职业卫生名解 ◎为非重点 ★为重点
★1 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 or occupational harmful factors):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
★2 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 工作有关疾病: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或接触史。
★4 职业伤害(occupational injuries):又称工作伤害,简称工伤,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5 中等强度作业: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即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
★6 大强度作业:指氧需超过了氧上限,即在氧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一般只能持续进行数分钟至十余分钟。
★7 极大强度作业: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此时氧债几乎等于氧需,这种剧烈活动只能持续很短时间,一般不超过 2 分钟。
★8 静力作业(static work):又叫静态作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9 动力或动态作业(dynamic work):则是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性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10 反复性作业(repetitive work):又称轻动态作业,参与作业的是一组或多组小肌群,其量少于全身肌肉的 1/7,肌肉收缩频率高于 15 次/分钟。
◎11 作业能力(work capacity):劳动者在从事某项劳动的过程中,完成该项工作的能力。
◎12 终末激发(terminal motivation):有时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见到工作效率一度增高,这与情绪激发有关,称终末激发,但不能持久。
◎13 职业心理学(industrialpsychology):是从人与职业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关系角度研究人在职业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14 职业紧张(occupational stress):也称工作紧张,是指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
★15 职业工效学(occupational ergonomics):是人类工效学应用的重要分支,以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职业人员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工作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保持最佳工作效率。
◎16 劳动组织(organization of labor):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按照生产的过程或工艺流程安排使用劳动力,以达到提高劳动效率目标的形式、方法和措施的统称。
◎17 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患病率最高的一种肌肉骨骼疾患,一般表现为腰部间歇性疼痛, 间歇期数月至数年不等,不发作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严重发作时可丧失劳动力。
18 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19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不职业中毒。
★20 气溶胶(aerosol):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21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即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亦称代谢转化。
★22 蓄积(accumulation):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未能完全排出而逐渐在体内积累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23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大量吸收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24 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指毒物少量长期吸收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25 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发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但无截然清晰的发病时间界限。
◎26 生殖毒性(reproductive toxicity):包括对接触者生殖器官、相关内分泌系统、性周期和性行为、生育力、妊娠结局、分娩过程等方面的影响。
◎27 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可表现为胎儿结构异常、发育迟缓、出生体重不足、功能缺陷、甚至死亡等。
★28 刺激性气体(irritant gases):指
职业卫生和劳动卫生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