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花的历史.doc关于桂花的历史
桂花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 素以芳香而著名, 因其树势丰满、 紧凑、姿态秀丽、四季翠绿、色泽四时有变, 根系发达、抗寒抗逆能强, 可作盆花、行道树、大小香花灌木球、盆景桩头等种苗。她是集绿化、香化、美化、彩化于
一身,品味、价值极高的珍贵花卉树木之一。 早在公元前 3 世纪在春秋战载,《山海经 . 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 . 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屈原《九歌》中载有:“援北斗兮酌
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注:“桂浆”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桂
旗”是用桂树的花枝作为旗帜,以装饰用木兰树木材制作的车辆) 。由此可见,
在楚地的早期文献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观赏价值。 此外,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和
吉祥。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
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 《吕氏春秋》
赞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是招摇山上的桂树。
说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 已成为美的化身。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桂花成
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
臣所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 其中有桂十株。 ”汉元鼎六年(111),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诸如甘蕉、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有“桂菱木兰”等
记载。由此可见,桂花引种帝王宫苑,汉初已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既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芳香的桂花,
中秋的明月,自古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 许多文人吟诗填词来描绘桂花、颂扬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 而借喻仕途得志、 飞黄腾达的“蟾宫折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向往的目标。 以下根据秦汉至唐宋的有关典籍, 介绍这
些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嫦娥奔月”此传说最早出自《归藏》 。这是一部
约成于战国初年的上古典籍。 书中有曰: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 遂奔月为精。”以后,西汉刘安撰《淮南子》 (公元前 2 世纪)等典籍中多有征引,内容更为详尽, 主要是增加了一段嫦娥变蟾蜍可能算是对嫦娥的一种惩罚。 “吴刚伐桂”。这一传说引自唐代式撰《酉阳杂俎》 ( 860):“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桂树的“树创随合”,即砍树的创伤很快愈合,隐
喻着月亮的阴晴圆缺, 意味着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 在这个传说中, 月亮和桂
树是两位一体的,桂树能与月亮一样象征长生。 “蟾宫折桂”。 一说见自《晋史》。据该书载称:“郄诜对策第一,武帝问之曰:臣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
枝。”泛指历代文人喜爱桂花,简直到了如醉似痴、梦寐以求的程度。宋代与苏轼交游唱和的僧仲殊有词赞美桂花曰:“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
黄。 许多才子争攀折
关于桂花的历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