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德育渗透心育的基本途径.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德育渗透心育的基本途径.doc浅谈德育渗透心育的基本途径中图分类号: G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14X ( 2015 ) 16-0205-01 作为一名电大学校班级管理者,在多年从事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 我一直非常重视心理教育在德育工作中运用的研究, 并积极探讨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在探究中, 我深刻体会到: 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困惑的关键在于改变其观念上的偏差。这就需要我们从德育的角度来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 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德育只有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丰富内涵, 扩大功能, 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其具体途径有: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心育学科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 促使学生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活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和心育的渗透, 主要是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将知识的传授融进“人”的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亲身感觉知识中涵盖的人生哲理, 培养出创新思维的习惯和索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强烈欲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各学科的授课过程中, 注意上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突出重点, 避免游离于传授知识之外或单纯的就知识讲知识。教师应少一些纸上谈兵, 多一些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少一些理论上的架空论道, 多一些对学生思想状况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既要联系当今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 又要结合自己身边学生的思想偏差, 设计出与之相应的具体生动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例如中文教学中德育与心育的渗透, 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文学特征, 通过优秀的古典诗词歌赋的讲授和对现代、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 配合开展讲故事、朗读、演讲等各种活动,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高尚理想和道德情操。例如在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学习杰出人物的进步思想, 像北宋范仲淹, 身为封建统治阶级官员, 在自身“处江湖之远的境地中”仍然坚持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思想境界及高尚的人格。在语文的字、词、句、篇的讲解中, 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 通过传情激情, 对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 对学生的心灵的期望无疑起着真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都有一些显性或隐性的可作为心理健康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应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利用。二、在学校教育管理及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和心育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曾讲过“老师的秘密在于掌握学生的心理世界。”学校教育管理及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的渗透即是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树立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 教育学生遵守法规校规,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心育的渗透即是指对学生进行学习、考试、升学的心理指导, 情感、性心理教育, 健全人格,耐挫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例如在解决学生问题行为时,就要遵循德育与心育的渗透统一规律。这里谈的向题行为是指违反校规, 违反社会规范, 阻碍自身健康成长的行为,学生问题行为有的是品德性问题行为,有的则是心理性问题行为。因此处理方法上有所区别,

浅谈德育渗透心育的基本途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6-08-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