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教学重视学生人格情感培养
摘要: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有着天然的血亲关系,具有积极向上精神和高雅趣味的古典诗词充实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凭借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文对中学生进行情感人格培养。培养学生一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豪迈开阔的胸襟。二热爱大自然,追求人性坦率豁达,自然纯真。三学会与生命对话,感悟生命意义,珍惜生存价值。四激发爱国热情,注重亲情,友情,正确看待爱情。另外,诗歌教学要突出人格情感教育还应从两方面努力。让古典诗词的美育真正穿越课堂,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关键词:古典诗词人格情感语文教育
朱光潜先生说:“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和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复现,虽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具有积极向上精神和高雅趣味的古典诗词充实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古典诗词的美育穿越课堂,走进其心灵世界。这样不仅能发展他们良好的语文能力、审美能力、而且能提升他们的积极情感,培养起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其意义重大。
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教育应重视中学生这一特殊关键时期。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有着天然的血亲关系,在促进人格的形成上有天然的优势,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古典诗词加强他们人格情感的培养。古典诗词是中国历代文人的成长史,发展史,心灵史。整个古典诗词反应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发展史,呈现出古代文人墨客独特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文情感因素影响着一代代人。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就有大量的古典诗文,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凭借传统文化中的中学古典诗文对中学生进行情感人格培养。
一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豪迈开阔的胸襟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相对稳定,统一的时期,唐代诗歌大多数积极向上,激进健康,关注现实,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李白是唐朝诗人中最富有想像力,不畏挫折的人格美的代表。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他的乐观,自信。尽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现实和理想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诗人仍然执著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无论他身处战乱的年代,现实多么残酷,,直到晚年都心系国家命运。唐代的诗人还有豪迈的胸襟。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李白的《将进酒》,《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在悲歌慷慨中见精神气魄,从中见时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屈原《离骚》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了诗人虽身处污秽时代,却坚持九死不悔,永远求索的伟大精神。
二热爱大自然,追求人性坦率豁达,自然纯真
古代的智者、仁者从自然山水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通过歌咏自然景物来体现自己人性的坦率豁达,自然纯真。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一种近似虚无缥缈却又实实在在,一种看似真真切切却又如入雾里云中、镜花水月之感,叫人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及。意境之朦胧,情思之怅惘,人格意境
古典诗词教学重视学生人格情感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