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页
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冲突和获得的觉悟。
第4节含义比较深刻,应作为教读的重点。 这一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价值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才智和才能放出绚丽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尸当时,民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如同身陷囹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7节
第5节,是诗人对烛泪的思索,对红烛的劝慰。首先揭示了一种很冲突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起先之日。”诗人的留意力转到烛泪上面,冲突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这一节开头的呼喊,是怜悯的呼喊,是惊疑的呼喊。 古代诗词中常把蜡烛燃点时流溢的油脂叫做“烛泪”。诗人沿用这种拟人手法,驰骋想象,亲切地问红烛:“何苦难过流泪?”诗人怜悯、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冲突、苦痛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茅塞顿开:“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人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对此毫无敬意,相反却“来侵你的光线”。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创建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诗人自己怀着挽救祖国文明的美妙意愿,不是同样受到黑暗丑恶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么?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你要创建光明,不但要牺牲了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但是,红烛的泪不会白流。诗人劝慰道:“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安慰底花儿,结成欢乐的果子!”红烛的泪便是对世人的又一种贡献。诗人托物言志,他既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也就不怕不幸的遭受,那些带泪的诗行,可以“培出安慰底花儿,结成欢乐的果子!”
、9节
第8、第9两节的呼喊,一声是怜悯的呼喊,一声是劝导激励的呼喊。“灰心流泪你的果,创建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允、不合理,为着“创建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合与升华。人们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须要更高的思想品行,只要创建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酷爱祖国,酷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宏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三、全诗总结
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
必修语文《红烛》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