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精品文档请下载)
2、借助课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精品文档请下载)
2、借助课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
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欣赏德国的风光图片。
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理解的外国风光、,看一看。第一站──德国。 播放德国风光片。(精品文档请下载)
一、谈话导入,理解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1.老师简单介绍 (课件出示哥延根城市图片)
这是德国的一所城市哥廷根,著名的哥延根大学就座落在这里,这所大学已孕育了30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曾求学于哥
廷根大学。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季先生一起走进德国,感受那里和众不同的风景民俗!(精品文档请下载)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读题质疑)
二、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线索。
1、下面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并想一想:课文几次来到德国?(2次)
老师补充资料:季羡林先生在1935年第一次去德国,在德国学习、生活了十年后回国,时隔35年,他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所见所闻令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文,如今我们学习的课文就选自《再返哥廷根》。(精品文档请下载)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用上“先…...然后…。最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学习一二自然段,探究德国人种花的独特之处.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考虑,这一段共几句话?句和句之间什么关系?
2、 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呢?德国人种花有什么独特之处?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相应的句子。(精品文档请下载)
3、 出示句子: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华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精品文档请下载)
自由谈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德国人种花的独特之处?
4、 自己种花和德国人比照,体会独特.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你家养花为了什么?
老师补充资料并小结:我们养花给自己看。德国人不但把花养在窗外而且还把窗帘做成半截的呢?很显然,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5、 季先生对此感到--吃惊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6、 面对季先生的吃惊,女房东却认为—-
“正是这样”指的什么?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从中你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女房东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