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子期的父亲告知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记忆犹新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伯牙闻之,非常哀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高山”、“流水”之曲,寄予哀思。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
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
春风满面皆挚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古琴台导游词2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时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
哀思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意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一个广袤深远的艺术境界。
清朝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请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一说为《汉上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景区的主要景点归纳起来有:
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情节“蜡像馆”;
清朝道光皇帝为陶文毅御笔亲书的“印心石屋”;
“伯牙抚琴”汉白玉塑像;
碑廊内有《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等碑刻;
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湖北督粮道、书法家宋湘以竹叶代笔蘸墨书写的《琴台题壁诗》。
1976年修建琴台时的遗物“琴台”方碑;
近代修建的《琴台知音》雕塑石像,以及山清水秀的“高山流水”水榭长廊等。
伯牙台,是用汉白玉筑成的石台,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台的中心刻有相传为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琴台”二字的方碑和“伯牙抚琴图”。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
琴台内有特地的古琴馆,琴台太和琴社坐落于古琴台内印心书屋对面的琴园内,院内专设古琴社,对外开放,教授古琴演奏技法与古琴学问,琴社环境高雅,师资过硬,是武汉爱好古琴和学习古琴的志向去处。
整个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但布局非常精致雅致,保留了当年古建筑的风貌。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相互衬托。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和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奇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袤深远的艺术境界。
古琴台导游词3
(上车前)
各位游客挚友们,大家早上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武汉楚云旅行社,代表武汉980万人民欢迎大家来到武汉游玩。我很荣幸地成为中国最大姓氏家族的一份子,那大家猜一猜,我姓——恩,大家都猜对了,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者李导。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他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驾驶阅历也相当丰富,那么大家就可以放心乘坐了啦。今日呢,就有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一路上大家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求就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满意的。最终也预祝大家在整个旅途中都游得快乐玩得尽兴。看,有些游客挚友都迫不及待了,那我们现在就上车起先我们的寻找知音之旅吧。
2022古琴台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