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都是用并联,而为什么不用串联呢?
1.电流关系
(1)如下图所示,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
即:I0=I1=I2=I3.
(2)如下图所示,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I0=I1+I2+I你知道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都是用并联,而为什么不用串联呢?
1.电流关系
(1)如下图所示,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
即:I0=I1=I2=I3.
(2)如下图所示,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I0=I1+I2+I3.
2.电压关系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
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主要利用电势差的计算式UAB=φA-φB来处理.
3.电阻关系
(1)如下图所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即:R=R1+R2.
4.关于电阻的几个常用推论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部分电路的电阻.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支路的电阻,且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
5.关于电压和电流的分配关系
(1)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
推导:在串联电路中,由于U1=I1R1,
U2=I2R2,U3=I3R3…Un=InRn,
而I=I1=I2=…=In,
(2)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
推导:在并联电路中U1=I1R1,U2=I2R2,U3=I3R3…Un=InRn,而U1=U2=…=Un,所以有I1R1=I2R2=…=InRn=I总R总=U.
(1) 在电路电压超过用电器额定电压时,可以串接一个分压电阻;在电路中电流超过某元件的额定电流时,可并联一个分流电阻.
(2) 串联和并联的总电阻是串联和并联的等效电阻,计算等效电阻时,首先分清串并联关系.
例1 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R1=8Ω,R2=4Ω,R3=6Ω,R4=3Ω.
(1)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2)加在电路两端的电压U=42V时,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答案:(1)14Ω (2)I1=I2=3A,I3=1A,I4=2A
变式训练1-1 一个T形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1=10Ω,R2=120Ω,R3=,电动势为100V,内阻忽略不计.则 ( )
A.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
B.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
C.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两端的电压为80V
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两端的电压为80V
AC
例2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间的电压为30V,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求电压表示数变化的范围是多少?
答案:10V~20V
分析:电压表处可认为断路,滑动触头移动时,电路组成是三个电阻串联关系不变,滑到不同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不同段电路的电压.
解析:滑片在最左端时,测量的是右边两个电阻的分压,
反思提升:(1)解答有关滑动变阻器的问题时,关键是弄清楚滑动变阻器采用的哪种接法.
(2)两种接法的判断容易犯的错误是只从表面上看有几个接线柱与电路连着,不从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角度区分,误把限流式接法当成分压式接法.
变式训练2-1 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值是200Ω,R2=R3=300Ω,A、B两端电压UAB=8V.
(1)当开关S断开时,移动滑动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2)当S闭合时,移动滑动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又是多少?
分析:先认清电键S断开、闭合时的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再根据串并联关系结合滑片位置计算R2获得的电压范围.
例3 (海南期末)如下图(左)所示,设R1=R2=R3=R4=R,求开关S闭合和断开时,A、B两端电阻之比.
答案:5∶6
解析:用电流分支法简化电路,由A经R1到B为第一支线;由A经R2到C再到B为第二支线;由A经R3到D再经R4到B为第三支线;C、D间接S,如上图(右)所示.
变式训练3-1 如右图所示电路中,各电阻阻值已标出,当输入电压UAB=110V时,输出电压UCD=__________V.
答案:1
小结:对于混联电路的计算,首先要弄清电路的连接情况,即各电阻之间的串、并联关系,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知识点
要点扫描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