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2崔颢《黄鹤楼》鉴赏[推荐] 崔颢黄鹤楼赏析 1.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如同信手拈来,读之如若行云流水,一泻而下。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闻写起,从前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这远古传闻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奇妙虚幻的神奇色调。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无论从律诗的格律还是从意思上看都是承首联而来,仙人乘鹤而去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漫长的年月里,黄鹤楼有什么改变吗?没有。“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的白云千百年来依旧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变更。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与黄鹤楼相伴。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闻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闻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楚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密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飘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乡愁!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闻,写的是想象,是传闻,是虚幻的;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奇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爽,一气贯穿。
该诗内容为吊古怀乡。登上黄鹤楼后,诗人为眼前的景色所感染,遂即兴赋诗,一挥而就。该诗自然清爽,又有气概,为历代所推崇。据说,李白登楼看到此诗后,不禁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该诗的精彩。










黄鹤楼的得名缘自其位于武昌黄鹤山的地理位置《齐谐志》中有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的传闻,《太平寰宇记》引《图经》中又有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的记载。诗人从楼的来历入手,从传闻写起,由怀古进入写景,又从中引发乡愁,场面宏大,情思悠长。
前四句围绕楼的得名写起,写此地空有此楼,人和鹤俱远去。黄鹤一去不复返,只留下悠悠的白云,充溢了对此楼变迁的百般感慨。这四句用了散文的写法,一挥而就,没有遵守格律的要求,连用了三次“黄鹤”,但没有丝毫呆滞的感觉。
后四句即景生情,写在楼上北望的见闻。他的写作依次是由远到近,先写远处江北历历的汉阳树 ,接着写进入眼帘的鹦鹉洲头的萋萋芳草,最终写楼下近处大江上的烟波。但日暮的重重雾霭阻隔了回乡路,使他不禁顿生愁绪。和前半部分不同,后四句又严格遵循起了格律,若断实连,气韵一体。尤其是结尾,不仅收束有力,且给人缥缈苍茫之感。
【鉴赏】
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武昌古时叫鄂州。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鄂州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名楼,为黄鹤楼。”也有传闻记载,三国时,一个名叫费文祎的人登仙,曾乘黄鹤在此楼休息,因此得名黄鹤楼。这使千年古楼蒙上了奇妙色调,更加著名天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

2022崔颢《黄鹤楼》鉴赏[推荐] 崔颢黄鹤楼赏析 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aha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2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