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2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docx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的根本任务。
23、老师劳动的特点:(1)困难性、创建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老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学问素养、实力素养。
25、学生是教化的客体、是自我教化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同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老师的教化水平。
27、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驾驭社会阅历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化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恒久具有教化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支配的原则。
老师聘请考试复习资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老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化的核心,是学校培育将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学问不等同于智力,驾驭学问的多少并不能标记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驾驭学问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实力培育的形式教化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学问传授的实质教化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学问与思想品德教化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学问;(5)运用学问,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化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探讨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试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觉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观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果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安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看法从容自如。
41、德育教化一般包括:政治教化、思想教化、法纪教化和道德品质教化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育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凹凸的主要标记。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依次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育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化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育提高过程,老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2022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1
  • 文件大小43 KB
  • 时间202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