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
概述:喹诺酮类为人工合成抗菌药,第一代喹诺酮类抗菌普较窄,对大多数革兰阴性细菌有活性但对革兰阳性细菌无活性或活性极弱,口服容易吸收,但因血中游离药物浓度低,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如萘啶酸和吡哌酸。20世纪80年代合成的4-氟喹酮类药物本卷须知
孕妇及18岁以下青少年及婴幼儿不宜用
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或癫痫史者不用
口服本类药物时防止与制酸剂等含钙、镁、铝离子的药物合用,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许多品种与氨茶碱、咖啡因、华法林等合用时可使上述药物血药浓度增高,引起不良反响,如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
喹诺酮类常用药物、各自特点
环丙沙星:体外抗菌活性最强,主要用于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消化道、骨、关节、皮肤软组织感染
诺氟沙星:第一个氟喹诺酮类药,大多数厌氧菌对其耐药,主要用于胃肠道、泌尿道感染
喹诺酮类常用药物、各自特点
依诺沙星:有较强的酶抑作用,可抑制氨茶碱、西沙必利、阿司咪唑、特非那定等药物代谢,使药物血药浓度升高,导致不良反响,仅用于治疗淋病、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等
培氟沙星:半衰期达10~11h,可通过炎症脑膜进入脑脊液
氧氟沙星:痰中浓度高,胆汁中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7倍左右
喹诺酮类常用药物、各自特点
洛美沙星: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性好,在皮肤、痰液、扁桃体、前列腺、胆囊、泪液、唾液和齿龈等组织药物浓度均到达或高于血药浓度。可用于泌尿生殖器官、皮肤和软组织、呼吸道、眼科感染的治疗,还适用于衣原体感染及结核病的治疗
氟罗沙星:体内抗菌活性强于现有各种喹诺酮类药物
司帕沙星:为长效品种,血浆半衰期达16h,主要经胆道及尿路排出体外,正常人服药后72h尿中排出用药量的24%~41%。有8%患者出现光毒性反响,还可产生QT间期延长,宜慎用。
左氧氟沙星
因左氧氟沙星中除去了抗菌作用很弱的右旋体,故其抗菌活性明显高于氧氟沙星
抗菌普广、抗菌作用强,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Gˉ〕如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沙门氏菌属、枸缘酸杆菌、不动杆菌属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局部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肠球菌作用较弱
可用于呼吸道、泌尿道、盆腔、腹腔、皮肤及软组织、耳鼻喉及口腔感染,剂量仅为氧氟沙星的1/2,不良反响更小
莫西沙星
属8-甲氧基喹诺酮类,C-7位上氮双环结构加强了对革兰阳性细菌的抗菌作用,甲氧基那么加强对厌氧菌的作用。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细菌也有效,一些对其它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阳性菌和厌氧菌对莫西沙星敏感
潜在光毒性很低,口服吸收迅速,给药不受进食影响,吸收率75%~85%,血浆半衰期11~15h,同服二、三阶阳离子抗酸药可明显减少吸收
抗菌普广,但对萘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作用较弱,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
储藏:不要冷藏或冷冻,冷藏可发生沉淀,室温下可再溶解
加替沙星
几乎没有潜在的光毒性,%
主要经肾脏排出。肌酐去除率<40ml/min患者,包括血液透析和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应调整本品的剂量
肌酐去除率 初始剂量 维持剂量
≥40ml/min
<40ml/min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维持剂量从用药第二天开始
磺胺类
综述:磺胺类为第一类人工合成的防止全身性细菌感染的有效的化疗药物,以后,随着各类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的门世,磺胺类药的治疗地位逐渐被取代,但仍有其独特的优点,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鼠疫〕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等特点。
磺胺药结构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相似,后者可替代本品被细菌摄取,相互拮抗,不能合用
磺胺类一般仅起抑菌成效,防止与青霉素类药物合用
对呋噻咪、噻嗪类利尿药过敏的患者,对磺胺药也可过敏
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药
短效〔5~6h〕 磺胺异恶唑〔SIZ〕,吸收快排泄快
中效(10~11h) 磺胺嘧啶〔SD〕,可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磺胺甲恶唑〔SMZ〕
长效(>24h) 磺胺多辛〔SDM’〕,血浆半衰期100~230h,可每3~7天服药一次,又名周效磺胺。与甲氧苄啶合用可治疗间日疟与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